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揭开帷幕,襄樊市书画作品《荷塘印象》获群星奖金奖。那一塘荷叶给参观和竞赛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浓彩的墨,耀眼的蓝,那疏密有致的构图,荷叶上轻巧的小鸟,一个别开生面的洪湖美景有着变化无穷的意味。这幅作品简而不空,密而不乱,作品里散发出一种清润,芳香,通过个性的笔墨语言,把荷花的清雅,高洁,神秘,优美的风姿描绘的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画家内心对莲花圣洁情操的抒发。《荷塘印象》的主人就是襄樊市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省政府津贴的专家——边广兰。
2008年,她的画作被选中悬挂在中南海。在边广兰的画室里,我看到几幅墨迹未干的作品,呈现一派清纯的冷色调,那充满动态的线条不张不扬,宛如纤纤玉手,正忘情地弹奏着优雅的乐章,琴声袅袅,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画室周边墙壁上挂满了名人字画,有褒扬为人的,有评价绘画的。已故著名大师黄胄先生为边广兰题词:“梅花香自苦寒来”;文学艺术界人士吴鄂东评论边广兰的画:“犹如兰花般清心爽目,故品香茗于晨窗,听萧笛于月下……”。
这里墨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仿佛来到了艺术的天堂。在这里,就是创作《岁月如歌》、《走进神农溪》、《秋收冬藏》、《梦醉荷荫》、《醉月》、《春韵》、《秋深》、《天竹》、《草际悠悠》等全国获奖名作品的芳草地。边广兰出生在一个军人的家庭,15岁时因为对画画的爱好,从襄樊老河口来到襄樊参加书画培训班,她这一画就画了三十六年。
边广兰从小痴迷画画,在艰难而又充满乐趣的创业之旅中,她付出了很多艰辛。因为刻苦和天赋,她先后在湖北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湖北教育学院学习古代汉语、在湖北工业大学艺术系学习艺术设计、在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班深造艺术理论。学习,边广兰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她说书是最好的朋友。
边广兰在画画上有独特的个性,她偏爱“蓝色”,也许因为名字中有个“兰”字,她的画大多以蓝色调为主。边广兰有次风趣地对我说,因为蓝色给人幻想,希望给观众一个朗朗乾坤。如儿童般的向往一片蓝天,那里才是能使我安静的地方。
正因为有了这份安静,边广兰才有了安静的力量和斐然的成绩。作品《岁月如歌》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并获铜奖。《秋收冬藏》、《梦醉荷荫》获中国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颁“中国画学术精诚奖”。《五色秋风》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纪念孔子诞生2550周年》全国美展。《天竹》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庆祝《澳门回归展》等等。获奖作品举不胜举。
另外,她在画画的基础上悟出创作的欲望,近年来,她执笔撰写23万字的《少儿中国美术史话》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20万字的中国山水画研究教材近日已出版。还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诸多论文。《南派木板年画的传承保护》《世纪绝响—老河口国乐》《深山大古藏古韵—荆山巫音》《七夕文化从远古走来》《论荆楚画派的构建》……
正因为边广兰有着丰富的思维和幻想,她的人生舞台才具备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她担任襄樊市美协主席、襄樊市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襄樊市群艺馆副馆长。边广兰上任之后便陆续组织推出了八个有规模的绘画展,2007年11月,襄樊作为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分会场,她成功地主持了“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展,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些年,边广兰在工作和创作之余一直致力于襄樊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襄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年前,在一次赴四川青城山写生的途中,边广兰在一个物流部意外地看到了一幅民间版画,精美的图画吸引了她,她以一个美术家职业的眼光发现了这一珍宝,并欣喜地知道它的创作者在鄂西北。回到襄樊后,她又追根溯源,多次在鄂西北各地苦苦寻觅,最终找到了唯一“南派”木板年画的传人陈义文;后又因一次巧合,她发现了远播外乡的“八仙过海”面塑主人徐琳,了解后才知道他就是襄阳面塑的第五代传人。
为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被流失,边广兰积极为两位传人收集资料,制作文本,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她的推荐下,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邀请陈义文到湖北省博物馆现场表演南派木板画的雕刻,中央电视台《乡大》栏目也制作播出了介绍陈义文的专题片;而面塑主人徐琳也在今年作为文化遗产代表被评为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所有努力结果,边广兰并不满足,她满怀希望地说,我关注20多年老河口木板年画传承人陈义文住的巷子,被命名为陈义文巷,我就象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踏实了。然而,那些面临即将遗失的民间传艺人;那些潜心艺术创作、经济条件特差的美术家、那些为事业终身奋斗的艺术家们,他们的精神鼓励着我,我想尽我所能帮帮他们。比如陈老有83了,我想为他出一本画集。也许这对别人来说是与我无关没有油盐的事,但我认为这就是责任。
也许是常期潜心于工作和绘画之中,边广兰身上有一种雍容雅致的兰花香韵,仿佛她挥一挥衣袖,就翩翩入画,成为现代版的“古代仕女”。边广兰做为襄樊的精英,她是大家的楷模。但做为一个女人,她不能只属于她的事业,她同时也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每天工作完毕之后,她踏着疲惫的步伐回家,待做完家务,深夜便是边广兰自己的时间。
一支画笔,一张宣纸,一盏青灯,渐渐,一幅幅画变成了一部部作品。“青灯古卷”的生活,让边广兰失去了女人该享受的一切,一个夏夜,有几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专程从武汉来襄樊看她,晚饭后,同学们拉她一起去喝茶,吹风,散步,当她享受完这一切的时候,突然感觉夜晚竟然这般惬意,她惭愧地笑了。
尽管如此,她仍不放弃初衷,时间对边广兰来说异常珍贵,我们是走路,她是跑步。正是如此的勤奋、如此的钻研、才有如此的灵性、如此的成就。边广兰最后告诉我,人的一生中有些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有自己的无奈和不如意,但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我们必须要学会坦然面对生活,微笑直面人生。临走时,她送给我四个字:“悟性,勤奋”。
是啊,人世间所有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最终不是单纯的作品或作者本人在那里表达,而是作品与人品共同完成的。正是因为有着超常的悟性和勤奋,才有了边广兰今日的辉煌。才有了当代中国艺术界最弥足珍贵的作品。
责任编辑 光明
联系:边广兰
国籍:中国
电话:15071567776
【声明】此为全球艺术家(机构)入驻中国艺术鉴赏网重要展示平台,用于交流与学习,不承担艺术品交易所产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