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钟生华 知音文化研究学者
图 知音故里汉阳古琴台
前言:「一带一路 天下知音」百期专栏海内外同时推出。话说,在东方中国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及典籍广为流传。相传公元前584年,伯牙与钟子期在古汉阳遇见,知音相惜,并以琴会友。后子期亡故,伯牙悲痛摔琴从此谢知音。西方的西班牙也有“知音”故事。画家毕加索来往于阿里亚斯的理发店,与理发师阿里亚斯成为知已,情谊长达26年。毕加索亡故后,阿里亚斯将毕加索画作全部捐给西班牙政府。“知音”是全人类共同的真情。“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与各国往来的经贸之路,更是与各国文化交流“知音”之路。中国艺术鉴赏网及二十个官网平台同步推出百期专栏,共同谱写“天下知音”的华彩乐章,展示全世界“知音”的传说、古迹、摄影、书画、诗词及非遗等,投稿邮箱:chinaysjsw@126.com。
图 知音故里汉阳古琴台
武汉“知音故事”由中国先秦诸子记载和讲述的故事,深刻表达了对于人类交流的信念,也在先秦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创造出了代表中华文化至高境界和中华民族诚信友善品格的“知音”概念;因而,这个伟大的中国故事,两千多年来为历代典籍所援引和阐发,被历代文人诗家引用和抒怀,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寻觅知音,成为中国人特有的精神追求。知音故事最能传神地表达中国的声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于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出去。四个维度的中国文化精神,恰是对“知音”文化的高度概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和富于永恒魅力这三项意义,已集中体现在《高山流水》古琴曲于1977年,由美国“旅行者号”探测器录于携带太空的“地球之音”铂金唱片,这一人类科学探索历程中。
图 知音故里汉阳古琴台
当年由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牵头的评审委员会为这首琴曲写下的选录评语是 :“这是一首中国乐曲,这首乐曲在商周时代就有了,有‘高山流水觅知音’之说,这是一首用古琴弹奏的乐曲,描写的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卡尔·萨根在他的科普著作中曾寄希望于这首琴曲“能表达我们的宇宙孤独感,表达我们切望结束这种孤独和与宇宙中其他生命交往的愿望。”
《高山流水》是在伯牙和钟子期故事中诞生的《高山》与《流水》两首琴曲的合称,也是与“知音”同义的中国成语和中国概念。《高山流水》琴曲为“旅行者号”探寻地外文明的使命,赋予了“浩翰宇宙觅知音”的中国意蕴。知音故事《列子》最先记载,并当作音乐寓言来表达对人类交流的渴求。《列子》这部先秦典籍还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两千多年后,将这故事阐发成中华民族的“愚公”精神。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王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