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王祁 著名学者
图 北魏中期至北齐汉白玉雕刻佛像
北魏佛造像(下简称“北像”)的用料以汉白玉为上,笔者收藏的几尊“释迦”造像,耳垂过幔,流苏发卷云勾形,亦有俗称的“菠萝头”。面相清秀,有微睁双目稍朝下方视,有闭目静思状。衣袍线条简单流畅,有一笔到位感。外部整体造型,细脖长胫,乾坤掌式,身形整体上细下细,中间圆润饱满挺拔昂扬,后背平直,中部略凹,重心落点在底座石眼中。底多为莲瓣型围座。彩绘多以朱砂及青色石彩料涂画,有些甚至鎏金,表现在手饰、垂缔、耳垂、发冠上。
图 北魏中期至北齐汉白玉雕刻佛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魏佛造像的清秀明朗高贵气度亦反映了(在当时中原与斯里兰卡、印度之间佛教的传扬)中原因素的南朝士大夫,仙风道骨的形象。便是佛教参入了中原因素而本土化。由于距今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物,长到一千六百年之久,所以在文史价值上说极其珍贵。岁月漫长,实物难存造成。以北魏佛造像上有机地反映了当时人文、社会、服饰、生活等面貌,给今人的参考、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这里值得说一下的是北魏时期宫廷雕刻大师们的手笔在佛像的手、脸、足等裸露处采取划线切出准确的轮廓,再进行细部雕刻,人物的嘴部唇角微翘,轮廓极分明,脸部的劏光亦如今天砂纸抛光的效果,手部拇指折弯处的皮肤折痕三道,真可谓简明扼要!衣服的雕刻给人以重量感,紧贴身躯往下垂逸,无论是反映汉代士大夫的高傲清骨还是南朝士大夫的高风靓颜都已表现无疑,从审美学角度上讲,达到至臻艺术状态。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王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