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侠】三国英雄赵子龙|第六回 师弟携手斩胡酋(17)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6094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第六回 师弟携手斩胡酋  文姬血书盼汉军(17)

        「导读」由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著名作家曹旭峰历时多年创作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英雄赵子龙》,首次全面揭示了三国赵子龙的一生,一经出版全国热销且再版。人民日报、中新社、新华网、光明网、大众日报、香港商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喜马拉雅独家制作推出八十集同名广播剧《三国英雄赵子龙》热播(评分9.8),引起广泛关注。历史上,赵云极具“人间烟火”味,他一生反对战争,具有强烈的悯民情怀;他的武侠风骨,更是堪称那个时代的闪光点,该书也被香港媒体称为“新的金庸式武侠演义小说”。

        (接上回)此时山下村内,只有寥寥数人在走动,不闻鸡犬声,也不见炊烟升起,萧杀冷肃。赵震看罢,良久才道:“听逃难百姓传,曹操大营就在此近处,吾不能负了蔡文姬先生的心。”

        赵云也道:“兄长多年未有音信,弟与娘累受思念之苦,今岂能再受分离之苦,弟随兄长一同救了蔡文姬先生,再返村去不迟。”

        童三妹亦要同往,于是几人就寻曹操而去。

        几人来到山下进入村落,只见村前古槐树已遭火焚,村巷之内梁倾墙倒,偌大一村落里,竟寻不出一处完整屋舍。又转入后山,竟见饿殍遍地,尚存数百老弱妇孺,皆衣衫褴褛,其状甚惨。

        正在此间,老弱妇孺间忽爆出一片哭喊,又见由山林间冲出数百胡兵,持冷月弯刀虎狼般冲入人群,妇孺惊慌闪躲,数个青年男子则拿了木棒与胡兵相斗,片刻间被胡兵砍翻在地。

        赵云等人拿了兵器冲上前去,正要与胡兵厮杀,就听得山后一声锣响,冲出百余举着曹字大旗汉军,从三路冲入胡兵群中,领头汉军大呼道:“胡儿休扰吾民,速速前来送死罢。”

        赵云等人见领头汉军竟是夏侯兰,皆大吃一惊。然未及细想,胡兵依仗人多,顺势将这群汉军围在了核中。夏侯兰在斩杀了数十胡兵后,渐渐不支,屡有汉军被砍于马下,情形异常危急。

        赵云等人冲入阵中,但见赵云银枪一挑,寒光所处,胡兵纷纷滚落,银枪再扫,又频生出了万千杀式,直杀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会儿胡兵即死伤大半,无人再敢上前,汉军亦呆立一旁,拊掌称奇。

        只见一黑脸胡将慢慢上前,拱手道:“这位小将勇猛异常,常人难抵,可否报上名来,也好回去禀报呼厨泉大单于。”赵云怒道:“去告了呼厨泉,吾乃常山赵云,休要再扰百姓,否则吾的银枪定不轻饶。”

        黑脸胡将拱手应允,忽然又看见赵震,怒指喝道:“赵震,你这汉家败寇,前番与袁绍陷害了许菟,今又与曹操为伍,日后擒了你,定食其肉,饮其血罢。”

        言罢,黑脸胡将呼哨了一声,众多胡兵顷刻消失于山丛之间。

        待胡兵散去,夏侯兰才上前与赵云等人相见,皆喜不自禁。原来,当日夏侯兰与一胡兵缠斗,后又同坠山崖。

        也是夏侯兰命不该绝,胡兵直坠山底,他却为山涧松枝所拦晕死过去,后为一山民所救,休养半月伤势方愈。去寻赵云时又遇胡兵,幸曹操率军经过相救 , 于是就投了曹操。

        一番叙诉后,众人又去安顿好百姓,一同去见曹操。进到曹操大营,赵云观曹操,见其身长八尺,细眼长须,不似传闻中令胡兵丧胆的汉家虎将,倒似一介书生。

        曹操也观赵云年少英武,见是前番张郃所言少年猛将,今又闻赵云枪挑百余胡兵,甚是喜欢。

        赵震见眼前人是曹操,伏地又拜又泣,众人扶起,赵震就将蔡文姬所托之事告与曹操,曹操闻言大喜,长叹道:“吾正四处寻蔡文姬,不得其踪,不想你今日带来消息,真乃天意要救蔡文姬也。”

        赵震满面泪下,怀中掏出蔡文姬书有“归来”血绢送与曹操,又泣道:“蔡文姬先生十载望断秋水,何曾有片刻不思归来。”

        曹操看罢无语,营内走动良久,又悲道:“当朝大学士蔡邕,通经史,善辞赋,精音律,为大汉第一人,可惜愚忠枉死狱中。蔡文姬为蔡邕之女,承父之才智,通经纬之能才,堪称奇女子,可惜为胡人所掳。吾曾千金欲赎蔡文姬,皆无所得,勿论且赎且夺,定须让蔡文姬回归大汉。”

        赵云上前请命道:“曹公莫要悲切,救蔡文姬先生乃洗大汉之辱,师父童渊生前亦为蔡文姬被掳,捶胸顿足。还请曹公发命,吾等即刻前往相救。”曹操大喜,领了众人去查看北地城池图。

        这正是——

        百姓屡遭胡兵劫,跃马执剑打不平。

        生死师弟奇相遇,曹操悲接文姬书。

        欲知后事,且听第七回 直捣胡巢成憾事 婉拒曹操惜才心——
       

        责任编辑:章铭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