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物」萧人佩先生书画印像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4544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中国艺术鉴赏网武汉讯:(张波)出生于1943年的萧人佩先生,现任武汉楚天书画院副院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神州博艺美术院特聘书法家、晴川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萧人佩先生回忆,对书法的结缘还得从他的童年时期说起。萧人佩先生的父亲早年上过私塾,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由于当时正值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生活物资的供应十分紧张。为了不虚度时光,荒废技艺,父亲便找来许多香烟盒练习书法小楷,直至后来又断断续续找来旧报纸,更加专注、苦心地研习书法技艺。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在父亲不间断地写写划划中,“练者无心,看者有意。”耳濡目染下的萧人佩逐渐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且执着的兴趣。当时年幼,于是他找来短凳,身子踩在上面,双手耷拉着桌前,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认真地看着父亲练字。知子莫若父,父亲自然知道萧人佩的心思,于是慢慢开始传授他入门的笔法……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父亲萧桂运的敦敦教诲下,萧人佩的书法水平进步神速,一日千里,很快便像模像样,初有所成。人的一生往往有所“羁绊”,骄傲与懒惰是人生道路上最大的敌人。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常言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武汉的夏天不仅闷热潮湿,而且蚊虫肆虐,为了躲避蚊虫的叮咬,练字时萧人佩穿起了长袖、长裤,脚套长筒胶鞋。一会儿,汗水便浸透了衣衫,汗珠挤满了额头。“酷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萧人佩硬生生咬牙坚持了下来。武汉的冬天阴寒湿冷,在那个没有取暖器和空调的岁月里,手指头都冻得生疼,更甚至于砚台上泛起一层白霜,墨汁都结了冰渣。萧人佩唯有将砚台焐热,然后再一点点地磨出墨汁来……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就这样萧人佩的书法才有了雄浑苍劲,力透纸背的神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萧人佩已逾五旬。迁至百步亭小区,萧人佩得到两幅朋友赠送的画,前往装裱,偶然结识了一位卖文房四宝的商人。那人见萧人佩出手便不同凡响,就适时将他推荐进了楚天书画院。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五十多岁的年纪正值艺术家年富力强,事业创作的高峰期。正如萧人佩所言,在楚天书画院这段时期,他的书法获得了极大提高。毕竟此时的萧人佩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了书画院。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书法之余,萧人佩还自学篆刻及丹青。苍劲中见厚实、淡雅中见沧桑,各有自己的特色。书法上他五体俱佳,但创作的主体和他的代表书法,是以楷书及榜书为主。用笔大方,意境深远。挥洒间,蕴含、浸透着大气磅礴的金石气和厚重沧桑感。他的篆刻和丹青绘画源自书法,从书法中找寻灵感,找寻规律。绘画时首先得心中留有布局,例如画兰花,一笔就是一笔,不可反复勾勒,必须达到“意到笔不到”的深刻内涵。
       


       

        图  萧人佩书画作品
       

        古人云“直通书法演画法”,“以书立骨,以书入画”,这都是中国传统画论的精髓,萧人佩正因为具备了书法基础,也就形成了单刀直入的大写意画风。他常说“文化”关键在一个“化”字上。学习任何书法、绘画的经典之作技法是常规,一学便会,不能依葫芦画瓢。“不师古人之迹,要师古人之心”,既要吸取精华,以艺术为营养,要体悟消化,为己所用。萧人佩先生性格豪爽,风趣幽默,一生视“美酒”和“书画”为“痴”,故而取笔名“愁酒”之雅号,往往酒后泼墨挥毫,书法绘画如有神助,一蹴而就。如今萧老先生年过古稀,闲暇时除了艺术创作,最大的爱好莫过于小酢几杯。
       



        中国艺术鉴赏网融媒体中心官方平台报道:
       


       

        责任编辑:王斯捷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