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画鉴赏 | 明·蓝瑛《华岳高秋图》二高士观瀑听泉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6474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专栏主持:叶晓勇
       

        【手机横看图】
       


       

        《华岳高秋图》,设色绢本,作者:明·蓝瑛,尺寸235.5cm×71cm,创作年代清顺治九年(1652)。

        《华岳高秋图》是一幅描绘西岳华山风景的巨轴,布局取“高远法”层叠而上,气势雄伟,生动表现了华山高峻浑厚的气象。作品远景,山峰突兀,山石勾勒线条硬折,运用荷叶皴、折带皴和牛毛皴,树草稀少,显得较为空旷。中景,群山环绕之中,筑有楼榭亭台,溪流淙淙而下,老树粗壮用短笔勾成,树叶采用双钩来填写,涂有淡赭石及石青等矿物资。
       


       

        明·蓝瑛《华岳高秋图》(局部)
       

        松针用传统笔墨,排列有序,挺拔有力,不失古气。水口处用笔有些生硬,可能是受南宋浙派画风影响之故。近景,二高士观瀑听泉,怡然自乐。整幅画面以浅绛色彩为主,描绘北方山水。由于蓝瑛大多活动于浙江,作品描绘的多是江南风景。此图作于1652年,此时的蓝瑛年臻古稀,不可能跋涉千里去游华山,所以很有可能是借助别人的讲述或参照古人作品而成。
       


       

        明·蓝瑛《华岳高秋图》(局部)
       

        本图鉴藏之印,除两方模糊不辨者,有“戴氏培之审定"、“归安平斋审定"、“毕涧飞珍藏印"、“谢氏鉴藏图书”“顾氏继昌珍藏”“庞元济印”六印。其中:吴云(1811-1883),字榆庭、少甫,号平斋,浙江湖州人,光绪间官苏州知府,乃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戴植,主要活动于清道光年间,字培之,一字芝农,号芝道人翰墨轩主人,江苏丹徒人,精鉴别,富收藏;

        毕泷,字涧飞,号竹痴,江苏太仓人,工诗画,富收藏;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人,近代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私家收藏之富为全国冠,编有虚斋名画录二十卷,续录四卷,为近代著录最丰富之作。其之边跋,曰:“甲子嘉平之月,予获观后聊识数语也。
       


       

        明·蓝瑛《华岳高秋图》(局部)
       

        许乃普。”钤“钟山老人”之印。许乃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殿试一甲二名进士,即榜眼。嘉庆、道光、咸丰朝三迁内阁学士,五度入直南书房。历官贵州、江西学政,兵部、工部、刑部、吏部尚书,实录馆总裁,多次充任殿试、朝考读卷官、阅卷大臣。卒谥文恪,谕称“许乃普学问优长,供职恪慎”“屡司文柄。”其父许学范,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有七子,乃济、乃普、乃钊三子为进士,另四子为举人,故有“七子登科”美称。
       


       

        明·蓝瑛《华岳高秋图》(局部)
       

        蓝瑛(1585-1664,一作1585-约1666),本姓徐,名滕,字而上,后改现名,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杰出画家,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画史认为“画之有浙派始自戴进,至蓝瑛为极”,时称之为“浙派殿军”。又因画风,称“武林派”。实际上他的画风与戴进等并不相同,不能完全附属于浙派之后。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因而不断丰富了创作内容。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
       


       

        明·蓝瑛《华岳高秋图》(局部)
       

        其山水宗法宋元,早年主要得力于黄公望,作品清简秀润;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集取优长,各级变化;晚年作品渐趋苍劲疏宕。画法有两种,一种作勾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夺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画。据说,“王公贵卿获其片纸寸幅有如珍宝”蓝瑛的传派,直接继承衣钵的有蓝氏一家子孙,如蓝孟、蓝深、蓝涛等;弟子刘度王奂等也都各有成就。
       



        中国艺术鉴赏网全国融媒体平台信息:

        稿件审核:张佑军

        责任编辑:林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