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察」堵河:中国鄂西北生态与文化之河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3705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傅广典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图   傅广典在鄂西北堵河实地考察

        
       

        堵河是鄂西北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我对堵河的生态认知,始终伴随着对堵河的文化思考。

        堵河发源于大巴山东端,有两源,一源是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河段叫官渡河;另一源是陕西镇平的云盘山,河段叫汇湾河,两河交会于竹山县城西南的田家坝,交会后两河合一过上堵岭,自此称堵河,向北流经竹山县城,由堵河口汇入汉江。

        堵河的两源和堵河口我都实地考察过。从1997年考察官渡河,到2009年考察汇湾河和堵河口,前后十余年的时间,既考察了堵河源头生态和干流生态,也考察了堵河终端生态。

        堵河源头生态的原生性首屈一指,森林鬯茂,径流密集,山山有泉,川川有溪,小溪汇小河,小河汇大河,因而有许多叫两河口的地名。凡叫两河口的地方,风景都很美,尽管都是两河交会,却交会得千姿百态。有的是渐汇型的,两条河流渐渐并拢,之间有一个夹角,夹角里是一道山峰,通常衔接着一道洁白的沙岗,两股碧流在沙岗的顶角上交会,袅袅婷婷,如诗如歌。也有对冲型的,两条河流相向而来,正面对冲,直面相撞,冲起如雪的浪头,涛声如雷,震荡峡谷,既惊心动魄,又豪情激荡,对撞出撼山的力量与气概。
       


       

        图   鄂西北堵河风光
       

        大巴山属于喀斯特地貌,山体是可溶性的石灰岩,阴坡多保湿性能好的淋溶土,生长着各类苔藓和藻类等低等的无维管植物,因而堵河源汇水区的河流条条都是水色清纯、水质清透。汇水区的径流比降大,水流清澈,水势湍急,水声激越,河流既像画卷,又似乐章。我将堵河源的径流称之为三色河:河流是蓝色的,河滩是白色的,河岸是绿色的,三种颜色五条色带。在一次考察成果评定会上,我将“三颜五带”标定为标准生态河流的基准样貌。

        一个朝霞绚丽的早晨,我在峡谷的河滩上漫步,遇有一人挽着裤脚在河里撒网。霞光软软地洒在他的身上,也洒在空中张开的网上,构成一帧美妙绝伦的风俗画。倏然,眼前的画面叠印到了另一画面上,这个画面叫桃花源。脚下的峡谷与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那个有打鱼渔夫的武陵峡名字完全相同,竹山人信誓旦旦地说,桃花源就在这道武陵峡里。

        武陵峡里的桃花源,风光旖旎,宛若仙境,景致要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胜一筹。然而这里只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祖孙二人,老奶奶带着小孙女,苦度仙境中的桃花源岁月。这时,我突然有种莫名的感慨:这里的景物在祖孙二人的内心里和在游人的眼睛中,定然情感迥异。事物的价值定义,受制于定义人的价值取向。因而自我价值的定义不应依从芸芸众生的眼睛,而应遵循内心秩序。自我价值在于自我定义,不在于普众的人云亦云,这当是自我价值定义逻辑。不曾想,此处桃花源,竟给了我受用终生的感悟。
       


       

        图   鄂西北堵河风光

        
       

        桃花源虽然只有孤单单的一座房屋,一户人家,但也是一个村落。风物是自然的,村落是文化的。桃花源使我的视域从自然生态转换到文化生态。堵河源的村落都是依山傍水而建,一幢幢一排排都是石头垒砌,就连屋顶都是石板瓦成的。武陵峡盛产石板,石板像千层饼,极易开采,颜色如黛,薄而平整。但瓦屋用的石板都是零碎随型的,无统一尺寸与形状,从高处俯瞰,犹如龙的鳞甲,弥散着原始古拙的韵致。村落掩于幽林,溪流依村,山雀绕屋,座座都是桃花源。

        沿河村落多有捕捞和河运的船户人家,并有乐此不疲的村名——老码头。凡叫老码头的村落,都是堵河水运货物集散地。如果说两河口是河流生态凸现点,那么老码头则是河流文化凸现点。

        起码自西周以来直至20世纪中后期,三千多年里堵河一直是一条繁忙的水运河流。堵河的水运兴于山货、巴盐和绿松石。

        山货种类很多,主要是木材、药材和皮货。神农架和云盘山一带,有高等植物250多科,3000多种,珍奇树种珙桐、楠木都是用于建筑和雕刻的上等木材,嘉靖年间故宫失火被烧,修复所用的楠木就是采之汇湾河;药材有1800种之多,灵芝、田七、八角莲、何首乌等,药用价值非常之高。堵河源的草医很多,中医很发达,几乎每个村落都有药铺和郎中。

        这些郎中谙熟《汤头歌诀》《伤寒论》《本草纲目》等草药医学典籍,炮制草药精准对症,汤、散、丸、膏,多种多样,许多疑难杂症现代医院医治不了,在郎中那里手到病除。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被乡民视为医圣、医祖,倍加推崇。皮货主要是兽皮,虎皮、貂皮、鹿皮、豹子皮、獐子皮等等。

        狩猎至今是堵河源人重要的生产方式。《诗经》的《国风》中有一首召南诗歌《野有死麇》,其中“野有死麇,白茅包之”的诗句,说的是一个狩猎青年用白茅包裹了要送给心爱姑娘的猎物。白茅是一种长着细长叶子的野草。狩猎时假若有人用白茅包裹了猎物,就暗示这只猎物要送给他的心上人,一起狩猎的人就心照不宣地不再瓜分这只猎物。西周时期庸国正是召南民歌采风之域,“白茅包之”也许正是堵河源一带数千年来的狩猎习俗。

        巴盐是大巴山盛产的海盐,盐厂在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大宁河畔的宝源山。大巴山无海,但它是在喜马拉雅山地质运动中从海底抬升起来的山脉,抑或在抬升过程中逆冲断裂山体错位,导致裂隙灌满了海水,并从这里流出形成盐卤泉。——当然,也可猜想是地下水流经陆盐矿藏的结果。大约5000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利用盐卤泉熬盐。白鹿镇在古代为庸国所辖,盐厂是庸国国力的重要经济支撑。

        自西周以来,这里的盐不仅成了朝廷的贡品,也成了周围列国的必需。朝贡加市场的杠杆作用,使盐厂规模越来越大,山间、河流,相应地被开辟出条条纵横交错运盐的盐道。大宁河、堵河,都是水上运盐的通道。盐厂繁荣了三千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最后衰敝。
       


       

        图   鄂西北堵河风光
       

        为了研究盐道文化,我考察了这座衰敝的盐厂,有几户当年熬盐的盐工还住在这里,他们肃然起敬地讲述了盐厂的千年变迁。同时也考察了柳林乡火焰山上的古盐道,采访了向坝乡的最后一批挑盐的盐客。盐客劳苦,家庭悲苦,盐客背井离乡去挑盐,家中老老少少里里外外只有妻子一人照料与操持,其辛劳与悲苦可想而知。

        向坝有一首民歌是这样唱的:“郎到川东去背盐,一去去了两三年。床上泪水能洗澡,地下泪水能撑船。”正是宝源山的盐厂,使盐道越过汉江穿过秦岭直达沣水东岸的镐京。在今天仍然能够依次从柳林乡的骡马店、郧西景阳乡的骡马店、陕西漫川关的骡马店、商州城区的骡马店,描绘出一条自白鹿镇到西安的骡马古道的地理划线。在这条地理划线上,写满巴盐兴周、助秦、强汉唐,乃至与历代王朝息息相关的事迹。

        绿松石产地主要在竹山县境内和郧阳区云盖寺山,大约在尧舜时期就有人将绿松石作为奇石把玩和采集,到了夏商时期,开始作为玉石开采,成为朝廷贡品后,身价倍增。绿松石贸易,以宝石文化促进了堵河水运的繁荣。

        庸国之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据考,庸国之“庸”,与“镛”、“墉”相关。镛为青铜大钟,墉为筑墙技艺或城垣,早期文字墉与庸通假。庸人擅长青铜器铸造和城垣构筑,并以城名国,称庸。所以,庸文化的底蕴是城邦文化,这在3000多年前,是了不起的先进文化。但是在现代语境中,庸人、庸政,人所不齿,庸字便也“庸”了。竹山人不称自己是庸人,也不称县域文化为庸文化。为此县领导曾与我商谈过,说竹山县域文化可否称上庸文化,我说既然避讳,也不是不可,但遗憾是历史性的,丢失了整个庸国时期。

        镛、墉、盐和绿松石,使一个来自中原黄河流域的迁徙部落,在这里扎根立国,且很快成为区域性大国。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庸国鼎力襄周灭商,被周武王封为伯等诸侯国。依傍王朝,庸国更加强盛。庸国东邻有着扩张传统的楚国。地缘因素,已经迁都云梦泽纪山的楚国对庸国虎视眈眈。为防楚国,庸国在都城东南45里处的山中修筑方城要塞。公元前611年,楚国联合了秦国和巴国,举三国之力,将庸国瓜分,楚国得庸国中心区域,置上庸县,治所在田家坝。

        田家坝北侧山顶上有一座古寨,叫六也寨,取儒家典籍之一《中庸》中的“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语句合为“六也”而名。六也寨之名可以诠释庸国文化根脉,中庸文化产生于春秋末期,正是庸国鼎盛时期。一个时期以来,竹山的一些文化人似乎在填补上庸文化丢失了庸国的缺憾,孜孜以求地论证“附庸风雅”中的庸字是指庸国。

        庸国是分封大国,周边非分封小国都想依附,这是史实,若将附庸一词作动宾结构,此一说即使附会也还在理。“风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与《小雅》和《大雅》,指代诗歌或学养。附庸风雅作为成语原本就是动宾式的,“附庸”不可能再作动宾结构。当然,字、词、词组、语境,在演化中充满变数。无论如何,此番求索表明竹山人崇尚故土,敬重先祖,有本土文化信仰。或许这正是庸国的文化传统,是庸国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
       


       

        图   鄂西北堵河风光


       

        源字,总给人许许多多发生学的猜想,也给人从零到一的创意冲动。初到堵河源考察的那些时日,我几度试想以某种方式,在打破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里,首倡保护堵河源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最终确定以影像记录方式达成,以堵河源的自然生态为底蕴、文化生态为主旨,摄制了古方国类、古村落类、古驿站类、农耕文化类、草药文化类、盐道文化类、民歌类、诗经类等多部文化资料片。柳林乡的领导随之又提出成立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议,并由省、林场、乡三级共建共管,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于2006年6月10日国家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隆重挂牌。

        有观点认为文化不需要保护,如若某种文化需要人为地保护,那就表明这种文化是没有传承力的,消亡是必然的。殊不知,文化是活态的,就像生命体一样有其自身的生态正义。当其生态正义发生危机,作为文化本体的人,理应对其实行救护性的干预。其实问题的焦点不在于该不该干预,而在于如何干预。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但是由于批判大于继承、否定大于肯定,极端化地推行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文化主张,伤及了自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训诂学,造成中华文化经学记忆的某些断裂。事物从来不是一概而论的,思维也是从来不可非此即彼的。

        我崇尚前瞻意识和超凡思维。没有前瞻意识就不可能有精准的预知和预判,没有超凡思维就不可能有立论必需的制高点。2016年,阿根廷与西班牙两国联袂摄制了一部电影《杰出公民》。影片中阿根廷作家丹尼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感言语惊四座:“如果作品得到一致认可,那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这位文学艺术家自甘堕落。我获此奖项证明,我的作品符合各类人士的品味和需求,……我会因为得到权威性认可而感到遗憾。”他的遗憾是自己的作品以符合各类人等的品味和需求而得到普世认同。1+1=2的应用知识是普世的,但1+1=2的哥德巴赫猜想永远不可能是普世的。我惊叹丹尼尔思维的超塑性,并将超塑性思维命名为“丹尼尔思维”。
       


       

        图   鄂西北堵河风光
       

        我们有理由鄙视自视清高的自恋狂,也有理由钦佩厌恶流俗和从众的自信者。然而,自恋与自信两者表象有很大相似性,贸然武断,谬之千里。在中国文学界曾有不受青睐的作家宣称,他的作品是写给下一代人看的。如果其作品真有这样超凡脱俗慧眼独具的水平,说明他的作品水平起码超越了一代人。倘若丹尼尔认为自己的获奖作品有此等水平,也就不会发表那样的获奖感言了。我慨叹这部电影以娱乐性职能作出了理论性贡献,创造了“丹尼尔思维”。

        自然生态系统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原生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生配置。虽然不能据此而因噎废食,却也不能盲目无度。开发与保护都要有度量,有阈值。而今人与自然始终存在着共存危机,人地关系总也没有调整到谐振的频率上,生态灾难频频发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伤痛。痛定思痛,前进路上不该总是勾着头,时代发展应该多些丹尼尔思维。

        七百里堵河,自南向北,亿万年来,穿群山,纳百川,修炼着自己,虔诚地履行着自己的河流使命,最终在堵河口定型了它的体长与体貌,判定了它的河流使命落点。

        近年再到堵河口,蓦然发现堵河在这里的河流使命落点竟是一个新的河流使命起点。虽不直观,却也不难看到,堵河在隐名埋姓地以另一种样貌默默履行新使命,像当年庸国助武王伐纣推动着旧王朝灭亡与新王朝诞生一样,推动着汉江流入长江,并与汉江勠力同心地滋养着汉江中下游流域的万生万物;也推动着长江流入东海,并与长江勠力同心地滋养着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万生万物。

        此时,我的思维也有了超塑性,我对堵河的文化思考将伴随着在汉江河段已经没有了名称、没有了名分的堵河,同行到长江,同行到东海。只有当我站在东海之滨,看到海浪轻柔地抚摸着沙滩而想到堵河两河口两条河流袅袅婷婷地交会时,看到海浪排空惊涛拍岸而想到堵河两河口两条河流对冲的撼山力量与气概时,——而且只有在这时,我才会觉得我假以“丹尼尔思维”基本完成对堵河的文化思考。说是基本完成,因为东海那边还有太平洋……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