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成: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5055次
    •   作者:黄宝成  中国知名画家、中国艺术鉴赏网学术顾问
       


       

        道家思想是我囯古代哲学的伟大思想魂宝,古代的山水画家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山水画才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与韵味,山水画家也正是因为把老庄的思想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画中。
       


       

        数千年来对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占中国绘画重要地位的山水画也必然会由中国道家思想主导,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美学观念。
       


       

        老庄思想为中国艺术理念提供了极其强大的主体意识,如天人合一、心斋、坐忘、道法自然、大音希声、归朴反真、执简寓繁等重要的思想理念,以致后来中国美学中关于“澄怀味象”、“平淡天真”、“气韵生动”乃至水墨技法理论的形成,皆源于道家思想的影响。
       


       

        古人明志修道,往往借助于山川大地以求悟得宇宙自然的本质。因而历代学道哲人多是长期游历和卧居于山水之间,启发灵性,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论,则是从儒家的角度对道家之说的另样发挥,异曲同工,这八个字之中含有规诫之意。
       


       

        中国美学中“由人复天”,“艺与道合”的思想主旨意为艺术家要在作品里把握住天地之境界。倡导人通过创作在艺术境界中实现自身价值;即内心将宇宙的生命之美与其形上本体的圆通和回归。
       


       

        魏晋时代玄学盛行于世,对山水的眷恋和追求成为一种风气和时尚,自然山水即是谈玄的场所和话题,更是悟求宇宙本体之道,通达精神王国的桥梁。
       


       

        顾恺之游会稽得其“千岩竟秀,万壑争流”的千古佳句脍炙人口。他们对山水自然的感悟,代表着我国早期山水画理论的观点,更凸显出浓厚的东方哲学意识---自然山水乃为道的体现,而画家笔下的山水,恰恰是含蕴着对宇宙本体之道的观照与热爱。时至今日,我们画坛中仍不乏坚守道法自然、无为而为的有识之士,在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
       


       

        中国的山水画自古至今都与西方的风景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中国人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对景透视写生和再现自然之美。它蕴藏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
       


       

        它力求人的主观内心对自然规律即“道”的感悟和表达,不拘泥于物象的具体罗列和刻划,中国画重意象而非具象,直取“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有一种理想化的依恋和敬重,在画之外还能获得心灵的升华与慰籍,这是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山水画家乐此不疲的缘由。
       


       

        纵观中国山水画史,东晋时代离不开老庄玄学思想的影响。东晋诗歌弥漫着浓厚的老庄玄学气息,故被人们称之为“玄言诗”。
       


       

        玄言诗体现的玄理往往都是借助于吟咏山水,故玄言诗乃是后来山水诗的前奏和雏形。我们可以断言早期的山水诗是玄言诗,而早期的山水画也就是“玄言画”,它互为表里,相依因果。
       


       

        唐代以后山水画更趋成熟,“文以载道、画以载道”的指导思想日益深入国人之心。道不仅体现为山水形色的本质,它还影响着山水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用于笔墨中浓淡干湿的运用、造型和布局、构图和设色等等,始终如一地贯穿着道的法则。
       


       

        针对今天的山水画家而言,“含道映物”思想是不可偏离的学术精华,亦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和主旨,它可以引导中国的山水画家在不断的艺术演变中,不致于远离自身的文化本质,更不致于背道而驰。
       


       

        中国山水画家在写生创作中将“传移模写,迁想妙得”发挥得有刃有余,如在描绘大自然中的万里山川时既可以借景又可以舍景,不必以某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进行面面俱到的刻画,
       


       

        完全可以登高远眺云山大川,随意推远或拉近,任意割舍或获取某些地方,主旨就是直取代表内在精神的精华部分,最后以提升画面的意境为目的。
       


       

        中国画亦如为道,即使损之又损,所获得是金刚不灭的精粹。中国人认知宇宙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虚空之境为至美。虚空中可生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
       


       

        “计白当黑”成为中国画家的创作法宝并从中获取了无穷的意境之美。无须像西方绘画那样先在画底上抹上底色才能开始作画,中国画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中国山水画家因俯瞰自然,宏观在胸,在画境里似乎难以窥见画家的立场,有时会着意表现一片洪荒,如入无人之境。
       


       

        但是,中国画家的个性恰恰潜藏和融解于画的意境内,往往在笔墨里蕴含着画家的人格与情趣,正所谓“画为心迹,言为心声”的自然流露。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即使浓丽的色彩也将会隐没于轻烟淡蔼,云雾空濛之中。统篇画卷有着宇宙般的氤氲气韵,吻合了中国人散淡悠然的意境和美学标准。
       


       

        因而中国山水画的境界似乎十分自我和主观,而实为整体客观的宇宙观。“虚静”、“寂寥”、“荒寒”、“肃穆”是心襟超脱的中国山水画家所共同认可的至高境界,这种心灵映现于作品之中,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在元代的山水画作中,笔法的生动变化,多是体现在运笔的动静与对比之中,静不僵硬,外静而内动;动而不燥,笔墨沉着,静气流畅。山水画家在体悟大自然的生机中,可谓了然在心,自放胸臆。
       


       

        由此可见,道家思想魅力无穷,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实践仍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以上都为黄宝成先生作品。
       

        责任编辑:中艺书画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