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研究」旅日女画家王培:岩彩艺术中的“未泯童心”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4549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日本

        主办:李焱(日本)艺术工作室

        作者:波涛  旅日艺术评论家
       


       

        图  王培《好年》纸本岩彩
       

        王培,艺术学博士、日本美术院特待、日本文化财保存修复协会会员NHK文化中心讲师、爱知县立艺术大学非常勤讲师,在日华人中从事于岩彩艺术创作的女画家。上世纪末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的她,出于对岩彩绘画强烈的求知而来到日本。从硕士到博士的学习过程中,她不仅对于岩彩绘画获得了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也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个人特征鲜明的绘画表现语言,同时笃定了绘画主题的研究和创作方向。
       


       

        图  王培《期待》纸本岩彩
       

        王培多以造型严谨传神的小女孩作为绘画创作的表现主体。画面构成回避繁冗,取西方浪漫主义肖像绘画之神韵,浓重却透明的大面积深色调的背景衬托着人之初的天真无邪。她将未泯童心作为基本构架和故事的讲述逻辑。却又常常跳脱其间,以成年人的视角去回望童年,挖掘和重塑着并不遥远的记忆。既是心像的外化图案,也是自我精神的镜像表达。作品洋溢着独特的文学性,以纯粹和真挚与观者在作品中共情,并分享着画面之外的情绪价值。
       


       

        图  王培《相依》纸本岩彩
       

        作品中以大量的线条作为画面的构成单元,是王培的岩彩艺术最为显着的特征之一 。通常认为岩彩绘画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限制,线条的使用无论在实际操作还是画面视觉传达中并不能作为岩彩绘画最为突出的表现特征。王培以西洋绘画的造型观念,结合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段,将线条在岩彩绘画中的存在方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承载了中国传统美学程序的线条在她笔下与矿物质的颜色骨肉相拥相得益彰。
       


       

        图  王培《春の邻》纸本岩彩
       

        王培的岩彩作品另一个特征是将矿物质颜料以色彩透叠的手法,获得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晕染的视觉效果,使得以矿物质颜料为画材进行写实人物的造型绘画提供了可鉴之经验。
       


       

        图  王培《春去春又回》纸本岩彩
       

        作为70后的海外华人女画家,王培在少年时接受苏联审美体系影响下的基础造型培训;青年时代考入了中国最顶级的综合美术专业学院,在那里接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留学日本至今的二十余年间,沉浸于中、日两国乃至东、西方艺术的对比研究。以己所长精己所学,把童年作为绘画创作的起点,同时也将童年作为艺术之路求所的遥远终点。
       


       

        图  王培《往事》纸本岩彩
       

        王培持续多年的研究与创作,勇于尝试并勤奋不懈,深化并拓宽着岩彩这一古老却又现代的绘画形式的内涵与外延。她并没有将岩彩艺术未来的方向设定为对飘渺远古的溯源,相反是以现代人的当下思考,为己所用皆百无禁忌地前行。还原了岩彩绘画材质本身的单纯属性,使矿物质颜料得以最大程度地解放,以实践主义为创新手段,拒绝沉湎于虚无空洞的理论探索,从不委身困囿于材质所限的邯郸学步。
       


       

        图  王培《相依》纸本岩彩
       

        单纯而又直接地回到了材质为绘画而服务的最本质核心,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元素与矿物质颜料物理属性一并嵌入西方造型底层框架,打破了“岩彩只可做二维平涂”的观念。践行着“艺术从来都不具有排他属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从来都是广泛吸收博采众长的结果”。愿王培在岩彩绘画领域中做出更多的探究与艺术实践,为后来者提供出更具价值的启发和参考。
       


       

        图  王培《春天里》纸本岩彩
       

        您怎样定义自己的作品?
       

        我在追求传达淳朴感受并具有人文温度的岩彩绘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大学读书时第一次接触岩彩到毕业后留学日本。很多年以来,在对岩彩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最能够率真地表现自己的是“童年”这个题材,于是以自己的童年时代为创作的起点,逐渐延伸到中国。不断尝试把中国特征的美用日本岩彩表现出来,崇尚与众不同的个性。
       


       

        图  王培《春寒》纸本岩彩
       

        您的绘画作品大概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获得日本社会的认可?
       

        2004年,读博士二年级的时候,作品入选院展。第一次参展就获得了入选,那幅作品画的就是自己的童年。那次院展对我来说特别的重要,不仅坚定了在绘画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同时也为我在日本的绘画领域带来了宝贵的机会。入选院展之后,中岛画廊就与我签了约,直到现在已经合作了十多年。这家画廊在日本画廊界却是很有名气的。如果一定要说被认可,要算是和中岛画廊的签约吧。
       


       

        图  王培《幸福时光》纸本岩彩
       

        您对绘画的风格怎样理解?
       

        绘画风格是作者内心体现。每个人的经历各异,所遇到的人也千差万别,自然机遇也就不会相同。把自己的人生以及感悟反映到作品里就会形成自我标识化的风格,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体现过程。所以绘画风格不能把刻意模仿当做捷径。不是自己的感悟,作品必然会缺乏应有的真实感和温度。

        我的绘画风格,从过去到现在变化很大。刚接触岩彩绘画时,对材质属性和技法都不熟悉,自然要临摹借鉴日本画家的作品。这个阶段不可能拥有自我风格,直到有一天对这种状态产生厌倦之后,觉得应该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现在绘画中,并开始尝试着这样去做。现在看这可能就是形成绘画风格的原始动因。
       


       

        图  王培《排排座》纸本岩彩
       

        您认为绘画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我觉得自己的作品相比较形式,可能更重视内容。我们常讲,画什么,怎么画?可见形式感是被排到了第二位的。但形式感作为整体画面的构架来讲却是比较重要的,在创作中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考虑。它往往与时代美学潮流密不可分,作为绘画创作者对此必须要有的敏锐的洞察力。
       


       

        图  王培《知音》纸本岩彩
       

        您对绘画的意境怎样理解?
       

        意境是观者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感受,自然生成的心理反应。作者对于创作题材和内容,会有自己的感动和表达欲望。创作过程恰恰是作者的表达与自我审视的过程,不同的观者面对同一幅作品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意境,有的会与作者不谋而合,有的却是南辕北辙。
       


       

        图  王培《追忆》纸本岩彩
       

        在绘画的过程中,您与作品是怎样的关系?
       

        我的作品就是我自己。虽然画了很多的小女孩,和不同的人物,但是笔下形象的精神内核其实都是我的自画像。她们都有我的表情、情绪甚至是曾经的过往,多年以来其实我是在画自己。这就是我创作中寄情于作品的真实感。
       


       

        图  王培《心事》纸本岩彩
       

        中国和日本的审美有怎样的差异?
       

        两国普遍喜爱写实作品,这算是一个共同点。中国的绘画作品中更强调写意性,并且潜移默化地关注意境的营造,不论是具象或者是抽象的作品皆如此。日本绘画与我们不同,喜欢追求画面视觉传达的空气感,这可能源自受西方美术的影响吧。
       

        您对现代艺术持怎样的观点?
       

        有的现代艺术形式挺有意思,令人感兴趣。有的现代艺术还是需要有文化底蕴的含量,不能是简单肤浅的心态和全无内涵的实质。其实古往今来,无论是怎样的艺术形式,都不可或缺的就是“深刻”。理想中的现代艺术,如果能够具有社会的责任感,在对一些社会问题针砭时弊的同时进行艺术性的剖析,那么这样的现代艺术是成功的。
       

        您觉得怎样的作品是好作品?
       

        不论怎样的表现形式,必须要具备吸引人的独特魅力。作品还要有温度,不能是冷冰冰的。让观者能从画面中感受到流淌出的温暖,并且通过作品能够感知画家的胸怀和情感。与此相辅相成,如果绘画技法上能够成熟精道那就更加完美了。
       


       

        图  王培近照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王斯捷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