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俊」“80后”自由画家林一蓓|出世精神做入世之事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胡晓利 学者
图 “80后”自由画家林一蓓
林一蓓,”80后”自由画家,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云外艺术空间主理人,出版《藏在古诗词中的精灵》丛书。初见林一蓓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印象——侠气与文气在她身上自然融于一体。了解她的人并不以此为怪,因为她不仅专于绘画,而且习练太极拳十余年,多次获得全国太极拳年会陈式太极拳冠军。除此之外,她还喜爱爬雪山,游泳,习练古琴和洞箫,曾横渡马六甲。用如今的时髦话来说——妥妥的“女汉子”一枚。
图 林一蓓赠扇面给著名学者冯天瑜教授
无论是科学、哲学或艺术,都是人类的最高精神活动。它们向心灵的最高旨趣进发,接近它,摘取它。其实,人是可以意识到自己本身存在的,那么也就能意识到由心灵产生出的东西。艺术作品具有心灵的性格,它们的外表纳入感性事物的外形。但是心灵是渗透到这些感性事物之中的。在这一点上,艺术作品比自然更接近于人的心灵。
图 林一蓓绘画作品《百花图》
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是人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绘画本身也是一种情感表达,艺术家的手不由自主地听从眼睛和感觉的支配。艺术追随大自然,人类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接近大自然并以此滋养自己的性灵。
为了逃避城市的喧嚣,也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林老师在武汉蔡甸一个美丽的乡村定居下来。屋前屋后的庭院被林老师打理得如同莫奈花园一般美丽。在这里,她可以无拘无束地观察动物;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体会绿叶间的不同层次;看果树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成熟的色彩变化;在乡间田野中,体会节气与四季的变化流转。所有这些都汇聚成林老师笔下斑斓色彩的灵感来源。她认为只有敬畏大自然,认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分子,才能体会到大地的力量,从而接近生命的彼岸,描绘出彼岸的物象和幸福!
图 林一蓓绘画作品《糖果》
其实,80后的林老师,也有过曾经在体制内朝九晚五的生活。如今,“铁饭碗”更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追求。每每谈及从“体制”中走出来的那段经历,她从没有半点悔意。相反,她坚信自己做一名自由画家的选择,对于她来说,绘画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生存手段。纵然身怀多种技能,可是林老师从来不把自己视作特殊的,独来独往的人。她虽然生活简朴,但是对世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保持着孩童般的喜爱,猫、狗、花、草、咖啡、美食……
2013年,林一蓓创立云外艺术空间,传播传统文化,弘扬艺术正气。以绘画、太极拳、音乐艺术等课程、公益雅集等形式与众多爱生活爱学习爱艺术的朋友们,共同打造健康的美育生活。在这里学习的学员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有着各自的事业,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对艺术有着自己的追求。在他们的童年时代都是爱好艺术的,只不过因为社会的导向或者家庭的压力让自己不得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当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状态后,心底那些艺术的种子又开始萌芽,或者在压力过重的工作环境中,心底需要一个艺术的出口来解压,他们来到了云外,哪怕能有两三个小时的和艺术的亲密接触,彻底放松,这种放松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主动放松方式,所以,这种方式是更能让人得到彻底的精神愉悦。
图 林一蓓绘画作品《草莓》
现今社会,人工智能替代了许多工作内容,ChatGPT 的出现更是引起人们的对工作、社会和人生的反思。人们逐渐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那么我们靠什么来支撑虚无的人生呢?一位哲学家给了我们回答——艺术的功用恰恰在于它能给人提供一种无害的快感,当人们变得百无聊赖、心灰意懒的时候不至于沉溺于不正当的享受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林老师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中国艺术鉴赏网融媒体官方平台报道:
责任编辑:王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