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香溪 昭君故里」“大美兴山”民间故事集《昭君之百日还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6419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蔡长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图  兴山民间学者收集昭君传说(右一为作者)
       

        前言:「和美香溪 昭君故里」百期专栏海内外同时推出。话说二千年来,“昭君出塞”的传说、故事在中国典籍和民间广为流传。王昭君,名嬙,字昭君,生于今湖北省兴山县。兴山,位于壮美的长江三峡北侧,进出神农架的重要门户,23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簇拥着3580个山头,钟灵毓秀。相传,昭君离开家乡前,曾在香溪河边梳妆,溪水清馨馥郁,香溪由此而得名。昭君的美丽、善良、勤劳、担当的形象,始终活在人民心中。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形成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和美文化及丝路文化,是民族和睦的历史印记。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昭君故事,服务乡村振兴、留住乡愁,中国艺术鉴赏网及二十个官网平台海内外同步推出「和美香溪 昭君故里」系列文化专题,全面展示王昭君故里的传说、古迹、摄影、书画、诗词及非遗等,投稿邮箱:chinaysjsw@126.com。
       




       

        图  坐落在妃台山上的昭君台 蔡长明摄
       

        山区里农作物一般只收两季,上半年一季荞麦,下半年一季黍谷,海拔一千三百米以上的高山,一年只能收一季黍谷。然而说来也是巧奇,昭君村的农作物,可以连收三季,人们把那儿称的“三熟地”。

        兴山流传着一个古老习俗,姑娘出嫁,父母起先得预备一宗东西:菜子。待姑娘出嫁那天,给她揣到怀里。这么做的意思即姑娘是菜子命,撒到肥处儿就在肥享福,撒到薄处儿就吃苦,命中注定。传说昭君也未能例外,进宫那天,父母照例给她揣上一包菜子,祝愿她这“颗菜子”撒到肥处儿,撒到有饭吃的地方。

        话说昭君进宫以后,住了几年,汉元帝年间,为了汉匈两个民族和好,昭君作为汉家公主嫁到塞外。昭君到了匈奴,一面入乡随俗学习胡语胡骑,一面教当地牧民纺纱织布,耕地播种,把揣在身上的荞麦和菜子,撒到毡棚边,撒到草原上。不过两三年,草原变得水草茂盛。庄稼丰收,有如江南的美景。看到收获的粮食、蔬菜,昭君想起了父母,想起了香溪两岸的众位乡亲。

        夜里,昭君做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一只金色的大雁,飞过草原,飞过长城,飞到长江边,一直飞到香溪河畔。见到了父老乡亲,见到了儿时的伙伴,喝到了香溪水。故乡的风景是秀丽的,山还是那么绿,水还是那么清,只是土地不多,乡亲们的生活仍然很苦。人们拉着她的手,诉说着生活的艰难,使她走不前去……昭君醒过来,眼里噙满泪水,晃晃数年过去,身在异乡,确实有些思念家乡了。

        昭君把在草原上收获的作物,荞麦、黍谷选出一些良种,包成包,托人带进汉宫,汉宫再托人捎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乡亲们按照昭君的嘱托,把种子播到地里。说来真是神奇,昭君从北方带回来的种子,种进南方的土地里,特别躁(生长快)。一天下地,三天出苗,十天抽筒,一月开花,三月底收获。短短的一百天,人们还没缓过神,一粒种子变成一穗穗黄灿灿的黍谷。黍谷收进仓,时令才接近立秋,离冬播的日子还远得很咧,人们赶快将黍谷撒进地里。寒露的豆,霜降的麦,待到冬播荞麦季节,刚好一百天,一季黍谷又收到手。所以人们又叫它“百日还香”。

        昭君村一年能种三茬庄稼,荞麦加两季黍谷。村人对昭君充满感激之情,喜庆中,把锣鼓搬到田间地头敲打,唱道:

        村人庆富足

        一年有三熟

        饮的香溪水

        享的昭君福

        后来,昭君故里从外地引进新的农作物——苞谷。有种“六十早”苞谷,秧禾不高,俗称“野鸡啄”(即野鸡站地上就能啄到包谷),结子细密,特别香甜。现在被人们开发出来,广种薄收。磨成的包谷糁儿、包谷面,蒸成饭,金黄黄的,又香又甜,不要菜就吃得下两大碗。倘若做米饭,拌上包谷面,又叫“金包银”,或称“蓑衣饭”(即白米饭披了一层金蓑衣)。有人作对联一副:

        苞谷酒饮出旷世奇才屈原

        蓑衣饭养育绝代佳人昭君

        俗话说:(苞谷)面饭懒豆腐(豆浆不过滤,放上青菜,煮熟便成),长得胖嘟嘟。兴山人最爱吃金包银的饭,不仅是香、好吃,而且经饿。长年吃它,面颊上生红晕,像抹的胭脂,故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在县城各大宾馆酒楼,别的可以缺,一甑子金包银的干饭可是少不得的。还有民营企业家,用苞谷糁和糯米酿成醪糟,做成产业销往各地,收到食客的青睐。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王斯捷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