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 探寻篆刻学与地质矿物学艺术耦合的奥秘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5315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宋斌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A . 篆刻学与地质矿物学的基本内容
       

        篆刻学是一门研究篆刻艺术设计,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矿物印材的学科。其内容涵盖篆刻五论:即特质印类论、印式工艺论、韬略技法论、款钮印材论,篆刻历史和不同流派,及其篆刻学与地质矿物学融通等。

        地质矿物学相关的学科有矿物学、宝石学、矿床学、矿物材料学、成因矿物学(已应用于地质找矿)、结构矿物学等。地质矿物学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时空分布规律等。例如,通过对寿山石、青田石等常见矿物印石的研究,了解其组成和形成条件。

        篆刻学与地质矿物学相得益彰、彼此融会,同时,互为生发。

        第一节 篆刻理论

        一、文字学基础:篆刻主要涉及古文字篆书(大篆、小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字体的结构、演变和书写规范。了解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理论,有助于正确识篆、写篆和运用篆书进行玺印创作。

        二、美学原理:研究篆刻艺术的审美标准和美学特征,如章法的虚实相生、疏密得当,刀法的刚柔相济、轻重有致,线条的古朴典雅、流畅自然等。同时,还涉及对篆刻作品风格、意境的欣赏与评判,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流派篆刻艺术的美学特点。

        三、印学理论:包含对玺印起源、发展、分类、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古代玺印从实用的封泥印到后来的文人篆刻,其功能和文化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玺印的分类,如官印、私印、吉语印、肖形印等,有助于全面认识印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二节 篆刻技法

        一、字法与篆法:指选择篆书文字和在玺印中的书写方法和艺术设计。要求根据玺印的形状、大小和布局,对篆书文字进行合理的变形、调整和组合,使其既符合篆书的规范,又能在印章中呈现出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篆法还包括对文字线条质感的表现,对不同篆书风格的借鉴和融合。

        二、章法:即玺印文字和肖形的布局和构图。要考虑文字的排列顺序、空间分布、疏密关系等因素,使印章整体具有平衡、对称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如采用对角呼应、虚实对比等手法,让玺印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韵味。

        三、刀法:是运用刻刀在印材上镌刻的技巧。主要有冲刀、切刀两种基本刀法,冲刀流畅奔放,切刀沉稳古朴。通过不同的运刀角度、力度和速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线条质感和艺术效果。刀法还包括如何起刀、行刀、收刀,以及如何处理线条的粗细、轻重、顿挫等。

        第三节 篆刻历史

        一、古代篆刻史:从先秦古玺开始,历经楚国印、秦汉印、魏晋南北朝印、隋唐宋印、元明印、明清印等阶段,每个时期的玺印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例如,秦汉印以其严谨规整、雄浑大气的风格成为后世篆刻的典范;唐宋时期,官印逐渐变大,风格趋于平实;元代赵孟頫、吾丘衍等文人开始参与印章创作,为篆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明清时期是篆刻艺术的繁荣期,文彭、何震等篆刻家开创了不同的流派,如吴门派、皖派等,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二、近现代篆刻史:近现代以来,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现了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众多杰出的篆刻家,他们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篆刻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三、流派与代表人物:篆刻史上形成了众多流派,如浙派以丁敬等 “西泠八家” 为代表,其刀法坚挺利落,风格古朴苍劲;徽派以程邃等为代表,注重篆法的变化和线条的表现力。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和代表人物的艺术成就,有助于把握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多样性。

        第四节 印材与工具

        中国篆刻几千年的主流印材包括:
       


       

        一、先秦时期,以陶印为主,产生了封泥印,地质矿物学称之为“高岭土”。
       


       

        二、商朝开始,以铜治印,安阳出土的殷商三玺搬上了印玺舞台,地质矿物学的Cu,Fe,S三种元素的铜矿砂。
       


       

        三、到了西周,开始了以玉治印,由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柳泉村出土(地质矿物学称之为“透闪石、阳起石”)。
       


       

        四、元代画家王冕发明花乳石,篆刻家文彭发现灯光冻石,地质矿物学的叶蜡石,并且治印。

        元代以后,篆刻使用的重要石材有:例如寿山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四大印章石等。四大印章石具有不同的质地、硬度和特性,对篆刻的技法和效果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技术水平选择石材。同时,动用相应的刻刀、印床等工具,优良的工具能使我们事半功倍,更好地呈现玺印的美学效果。

        第五节 名品鉴赏与演练创作

        一、名品鉴赏:通过鉴赏历代优秀篆刻作品,分析其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和艺术风格,能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手法和艺术境界,汲取其精华,为未来创作提供借鉴。

        二、演练创作:要从临摹古代经典作品入手,逐渐熟悉篆刻的流程和技巧,然后,结合自己的艺术理念和风格追求,进行独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第六节 矿物学相关学科

        一、宝石学:主要研究宝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形态等。如寿山石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透明度、光泽、折射率、双折射、色散等。如青田石的力学性质,包括硬度、韧性、解理、断口等基础方面。

        二、矿床学:研究四大印章石的矿床成因、分布规律、矿体特征、矿石物质成分以及矿床勘查和评价方法等。

        三、矿物材料学:矿物学与材料科学结合的新分支,研究四大印章石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特性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开发应用。

        四、成因矿物学:研究四大印章石个体和群体的形成,结合物理化学和地质条件探索成因,研究标型特征,便于找矿。

        五、结构矿物学:探索四大印章石晶体结构,研究化学成分与晶体结构的关系,进而探讨其成分、晶体结构与形态、性能、生成条件的关系。
       

        B.篆刻学与地质矿物学的艺术耦合与互补作用
       

        篆刻学与地质矿物学在知识、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存在互补作用。

        第一节 知识层面

        地质矿物学为篆刻学提供材料知识。

        一、地质矿物学对各类岩石、矿石的成分、结构、硬度等特性有深入研究,能为篆刻学中玺印材料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它揭示了四大印章石的矿物组成与物理性质,帮助篆刻家了解不同石材的篆刻难度、受刀效果。像叶蜡石类的青田石,质地温润细腻、硬度适中,篆刻时刀感流畅,能使线条刚柔相济,便于篆刻家表现各种刀法和线条形态。

        二、地质矿物学对矿物的颜色、光泽等特征的研究,能帮助篆刻家理解印章石色彩形成的原因,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颜色、质地的石材,如昌化鸡血石的红色由辰砂矿物致色,独特的颜色使其在印章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篆刻学为地质矿物学丰富了文化内涵与审美观念

        篆刻学中蕴含着印章石的文化历史,如寿山石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宫廷和文人雅士喜爱的玺印材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为地质矿物学研究相关矿物的文化价值提供了历史文化背景,使其不仅仅是对物质的科学研究,还与人类文化、艺术史相联系。

        篆刻学中的审美观念也为地质矿物学研究矿物材料增添了人文视角,如 “温润而泽” 是对印章石质地的一种审美要求,这促使地质矿物学在研究中关注矿物的质感等美学特征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方法层面

        地质矿物学为篆刻学提供科学分析方法。

        一、地质矿物学中的岩相分析、X 射线衍射等方法可用于分析印章石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帮助篆刻学研究不同石材在篆刻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如通过分析发现某种石材在篆刻时易出现崩裂是由于其内部矿物颗粒的定向排列等结构原因。

        二、地质矿物学中的硬度测试、密度测量等方法,可以为篆刻学建立印章石的物理性能数据库,为篆刻家选择石材和刀具提供量化依据,例如通过硬度测试确定不同产地巴林石的硬度差异,指导篆刻家根据石材硬度选择合适的篆刻刀具和刀法。

        三、篆刻学为地质矿物学提供实践观察视角。篆刻学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对印章石在受刀过程中表现的大量观察经验,如石材的韧性、脆性等在篆刻时的具体表现,这些实践观察可以为地质矿物学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等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补充信息。

        四、篆刻家在使用不同产地、不同种类印章石过程中所总结的特点和差异,能为地质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布等提供线索和研究方向,如篆刻家发现某些石材的特性与特定地质环境可能存在关联,为地质矿物学研究提供了思路。

        第三节 应用层面

        一、地质矿物学为篆刻学拓展材料应用范围

        (一)地质矿物学对新矿物资源的勘探和研究,不断为篆刻学提供新的玺印材料选择。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发现的矿物,经过地质矿物学的评估和测试,如果其物理性质适合篆刻,就可能成为新的玺印材料,丰富了篆刻创作的材料体系。

        (二)地质矿物学在矿物加工和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改善印章石的品质和性能,如通过优化切割、打磨等工艺,提高印章石的光洁度和质感,使其更适合篆刻创作和艺术欣赏。

        二、篆刻学为地质矿物学的相关产业提供文化支撑

        (一)篆刻艺术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印章石等相关矿物材料的产业发展,由于篆刻艺术对印章石的需求,使得地质矿物学在印章石的开采、加工等产业中具有更明确的应用方向和市场价值,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二)篆刻学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大众对印章石的认知度和欣赏水平,进而,带动了地质矿物学相关知识的科普和传播,激发人们对地质矿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意识。

        第四节 相关内容层面

        包括:矿物朱砂、石砚、烟墨、蜡、刻刀、印泥缸、金属印床等。

        (一)矿物朱砂:印泥的主要原料朱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其中Hg含量约为86.2%。属三方晶系,晶体呈板状或菱面体状,晶簇常呈菱形双晶体、大颗粒单晶体。硬度较小,为2-2.5。比重较大,为8.09。其粉末呈红色,可经久不褪,我国利用辰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朱笔御批指的是封建社会的历代帝王利用辰砂的红色粉末书写的批文。

        (二)矿物石砚:其化学成分因其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端石:主要化学成分包括SiO₂(62.18%);歙石:主要化学成分包括SiO₂(61.15%);洮石:主要化学成分包括SiO₂(60.40%);红丝石:与松花石化学成分近似,包括SiO₂(37.25%)。

        总之,不同类型的砚石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都以硅酸盐和碳酸盐为主,同时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石质砚台:主要成分是碳酸钙4。陶制砚台:主要成分是黏土,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Al2Si2O5(OH)44。

        (三)矿物烟墨:是一种传统的篆刻、书写和绘画材料,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元素。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即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铜等。

        (四)矿物蜡:是从石油、煤焦油或天然矿石中提取的烃类化合物,主要由长链烷烃、单环环烷烃组成。它们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C.四大印章石及其天然地矿形成史
       

        第一节 四大印章石概述

        四大印章石,指的是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和内蒙古巴林石。

        在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印石是最为关键的材料。自从元代王冕用花乳石刻印起,历代文人雅士便开始在石头上自篆自刻,篆刻骤然兴起,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篆刻艺术,并形成各种流派。

        一、寿山石石材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寿山石以其色彩绚烂的“天姿国色”打动人心。寿山石色彩走向及浓度深浅变幻莫测。紫者明艳,绿者悦目,红者热烈而华贵,黑者肃穆而神秘,白色素雅而别致。一石多色的五彩石常是绚丽多姿,令人心醉神迷。
       


       

        寿山石根据质地、颜色、形象和产地等因素,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3大类160多种,而以田坑石和水坑石最佳。
       


       

        二、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青田石共分十大类100余种,以“封门青”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色;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其中蓝青田也称之为封门三蓝(蓝星、蓝带、蓝花),是青田石大家族中颇有代表性的品种。蓝色乃青田石所特有。石质鲜蓝,色彩亮丽,典雅妩媚。
       


       

        三、巴林石,学名叶蜡石。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巴林石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
       


       

        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犹如红霞映月。巴林石中的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融“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巴林石色彩图案以天然见长,常伴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天然图案,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水草花便是其中最美妙的一种。

        四、昌化石产于浙江临安昌化镇。昌化石中的鸡血石,由于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人们俗称鸡血石。它是石中精华,具有鲜红艳丽、晶莹剔透的特点,历来跟玛瑙、翡翠、钻石一样被人们所珍视,被誉为中华国宝。鸡血石的发现与开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昌化、巴林的“鸡血”,寿山的“田黄”,青田的“封门”合称“印石四宝”。
       


       

        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按颜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等。其石质温润坚实,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犹如红霞映月。
       


       

        昌化石以叶蜡石为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汞矿石,蜡状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极少数透明。有水坑和旱坑之别,水坑所产石质细腻,旱坑所产石质干燥坚顽。

        四大印章石的天然地矿形成史如下:

        第二节 福建寿山石

        福建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蜡石矿床。形成于距今 1.4 亿年的侏罗纪时期,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岩。在火山喷发间隙或结束后,大量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钾、钠、钙、镁和铁等杂质被淋失,残留的铝、硅等元素,在一定物理条件下,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铝、硅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第三节 浙江青田石

        浙江青田石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和后期热液作用密切相关。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大量的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形成了火山岩地层。随后,富含矿物质的热液在岩石的孔隙和裂隙中流动,这些热液中的矿物质,如硅、铝、钾、钠等,与周围岩石发生化学反应,逐渐沉淀并结晶形成叶蜡石矿物,从而形成青田石矿床。

        第四节 浙江昌化石

        浙江昌化石的形成主要与火山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有关。在地质历史时期,火山喷发带来了大量的热液和矿物质,这些热液在运移过程中与周围的岩石发生相互作用,使围岩发生蚀变。其中,地开石等黏土矿物在蚀变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形成了昌化石矿床。而昌化鸡血石则是在后期热液作用下,含有辰砂的热液沿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渗透,辰砂矿物以浸染状或细脉状分布于地开石基质之上,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红色 “鸡血” 的昌化鸡血石。

        第五节 内蒙古巴林石

        内蒙古巴林石的形成与中生代晚期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有关。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和热液,这些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使岩石发生变质和蚀变。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矿物质逐渐沉淀和结晶,形成了巴林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如地开石、高岭石、叶蜡石等。其中,巴林鸡血石的形成原理与昌化鸡血石类似,也是由于含有辰砂的热液在后期的地质作用下,渗透到岩石中并与其他矿物共生,形成了具有美丽血色的巴林鸡血石。
       

        D.四大印章石的组成结构与基本性质
       

        第一节 福建寿山石

        一、组成结构:寿山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其次是石英、高岭石和水铝石,少量黄铁矿。其中,寿山石具有多种结构,如隐晶质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等,这些结构使得寿山石质地细腻。

        二、基本性质

        (一)颜色十分丰富:有红、黄、白、黑、青、绿等多种颜色,且同一石块上也常出现多种颜色。例如田黄石以黄色为主,有黄金黄、橘皮黄等不同色调;芙蓉石则多为白色、粉红色等。

        (二)光泽温润晶莹:呈蜡状、油脂光泽,少数呈琉璃光泽,其光泽柔和温润,给人一种细腻的质感。

        (三)硬度柔软易刻:摩氏硬度在 2.5-3 之间,质地柔软,易于雕刻,适合各种精细的工艺加工。

        (四)透明度较高:特别是水坑石中的水晶冻石、牛角冻石、荔枝冻石、红花冻石等质地晶莹通透,酷似玻璃透;而山坑石和部分田坑石则多为微透明至半透明。

        (五)密度通常在 2.5—2.7g/cm³ 之间。

        第二节 浙江青田石

        一、组成结构:青田石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蜡石,部分品种也以迪开石、高岭石、伊利石或白云母为主要矿物。化学成分为 SiO₂、Al₂O₃、H₂O、K₂O 等,常含 FeO、Fe₂O₃、CaO 等次要成分及微量元素。结构以致密块状构造和条带状构造为主,也有条纹状、角砾状等构造。

        二、基本性质

        (一)颜色丰富多彩,有黄、白、青、绿、灰等颜色,以石质细腻透明的冻石为上品,如灯光冻呈淡黄色半透明,封门青则为淡青色微透明。

        (二)光泽:呈蜡状光泽,可见油脂光泽和玻璃光泽,十分细腻,看起来温润而有质感。

        (三)硬度:摩氏硬度一般在 2-3.5 之间,含较多杂质矿物,如石英者,硬度更高,其硬度适中,适合雕刻各种题材的作品。

        (四)透明度:多数不透明至微透明,少数半透明或亚透明,部分优质冻石品种透明度较高,如灯光冻、封门青等。

        (五)密度:密度通常在 2.6—2.90g/cm³ 之间。

        第三节 浙江昌化石

        一、组成结构:昌化石矿物成分是以黏土矿物地开石为主,常含有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还常含有未完全蚀变成地开石的硬质石英斑晶,即 “砂钉”。

        二、基本性质

        (一)颜色多样,昌化石主要有白、黑、红、黄、灰等色,其中,以昌化鸡血石的红色最为著名,其血色有鲜红、淡红、紫红、暗红等。

        (二)光泽:具油脂光泽,微透明与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光泽温润柔和。

        (三)硬度:硬度变化较大,通常,昌化石的石质相对多砂、多气孔,坚硬度比寿山石和青田石高一些,昌化鸡血石的硬度为 2.5-4。

        (四)透明度:大部分昌化石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质地较好的冻石品种透明度较高。

        (五)密度:密度通常在 2.6—3.0g/cm³ 之间。

        第四节 内蒙古巴林石

        一、组成结构:巴林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叶蜡石、高岭石等,其中,巴林鸡血石含有红色辰砂矿物。

        二、基本性质

        (一)颜色极为丰富,根据颜色、质地、纹理和结构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和图案石五大类。鸡血石的血色有鲜红、朱红、暗红、橘红等;福黄石主体呈黄色;巴林彩石色彩丰富多样,有红花石、黄花石等。

        (二)光泽:呈蜡状、油脂光泽,光泽度较好,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三)硬度:摩氏硬度通常在 2-4 之间,质地软硬适中,易于篆刻加工。

        (四)透明度:巴林鸡血石和冻石部分质地多为透明、半透明,巴林彩石和部分图案石则不透明。

        (五)密度:密度通常在 2.3—2.7g/cm³ 之间。
       

        E.四大印章石的勘查探矿
       

        第一节 福建寿山石

        一、原始的早期探寻:早期人们对寿山石的发现主要源于自然机遇。最初是在寿山溪中发现了田黄石等溪蛋石,例如,清初长乐县李哥化在溪里发现溪蛋石,断定月洋山有寿山石矿。

        二、传统勘查方法:从宋代开始,寿山石有了粗放开采,当时没有勘测设备,主要靠人力寻找矿脉。靠先民总结的一些找矿经验,如看到一次火山岩风化后崩碎,夹在其中的寿山石滚落在坡地,就表明附近山上可能有矿脉;还有 “无水者必无石” 的说法,即通过水线来寻找矿脉,因为寿山石形成与岩浆充填岩石裂缝有关,有矿脉的地方常有水渗出。

        三、现代勘查阶段:随着科技发展,现代运用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寿山石矿进行勘查,更精准地确定矿脉走向、储量等。

        第二节 浙江青田石

        一、古代初步认识与开采:宋代开始有少量开采,当时对矿脉的探寻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地表露头的青田石,沿着石头的走向进行简单挖掘。到了明代,文彭偶然得到四筐青田冻石后,青田石受到更多关注,开采逐渐增多,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青田石矿脉,主要通过观察山体岩石特征、询问当地村民是否见过类似石头等方式。

        二、近代勘查技术引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地质科学的传入,开始有地质人员对青田石矿进行初步的地质调查,了解其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等,为青田石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现代科学勘探:新中国成立后,地质部门对青田石矿进行了更系统的勘查工作,采用地质填图、槽探、井探等多种手段,对青田石的矿体形态、规模、质量等进行了详细的勘查,为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节 浙江昌化石

        一、清代至民国初期:清代发现昌化鸡血石后,开采逐渐兴起。最初的勘查主要是石农凭借经验,在玉岩山等区域寻找有鸡血石露头的地方,然后进行小规模挖掘。民国时期,勘查技术略有进步,有一些地质人员对昌化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地质调查和勘探。

        二、新中国成立后: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地质部门对昌化石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勘查,开展了地质测量、探槽、浅井等工作,基本查清了昌化石矿的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等情况。80 年代以后,随着昌化的陆续发现和市场需求增加,勘查工作更加深入,勘查范围也不断扩大。

        三、现代勘查技术应用:利用现代高精度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对昌化石矿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勘查,探寻潜在的矿脉和矿体。

        第四节 内蒙古巴林石

        一、早期发现与初步勘查:清代,当地牧民偶然发现巴林石并进行简单开采利用,当时没有专门的勘查工作,只是根据地表可见的石头进行挖掘。

        二、现代系统勘查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国家正式对巴林石矿进行勘探开发,地质工作者运用现代地质勘查技术,对巴林石矿的地层、构造、岩石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圈定了矿体范围,查明了矿石类型和质量等。此后,随着市场对巴林石需求的不断增加,勘查工作持续进行,不断有新的矿脉和矿体被发现。
       

        F.四大印石的发掘开采
       

        第一节 福建寿山石

        一、早期阶段:南朝时期,寿山石就已被用于雕刻,在福州出土的南朝墓葬中发现了寿山石猪俑。但当时主要是用于雕刻工艺品,尚未作为印石大规模开采。

        二、发展阶段:到了宋代,寿山石的开采和利用逐渐增多,开始出现以寿山石为材料的印章,但开采规模相对较小。直至明代,寿山石雕刻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田黄石等名贵品种开始受到关注,成为文人雅士和达官贵人喜爱的印石材料。

        三、鼎盛阶段:清代是寿山石开采和应用的最为昌盛的时期,其被大量开采,不仅用于制作玺印,还广泛用于雕刻各种工艺品,成为宫廷和民间都极为珍视的艺术材料,田黄石更是被誉为 “石帝”,备受推崇。

        第二节 浙江青田石

        一、起源阶段:据史料记载,青田石的开采可追溯到宋代,当时已有少量开采用于雕刻。但在早期,青田石主要用于制作一些实用器具和简单的雕刻品,还未成为主流的印石材料。

        二、兴起阶段:到了明代,文彭偶然得到四筐青田冻石,试着自刻玺印,效果甚好,从此,青田石备受文人推崇,成为篆刻艺术的理想印材,开采量也与日俱增。

        三、繁荣阶段:清代至民国时期,青田石的开采和贸易十分繁荣,品种不断丰富,出现了灯光冻、封门青等名贵品种,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出口到海外。

        第三节 浙江昌化石

        一、发现与初步开采:昌化石的开采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最初主要是当地居民偶然发现并进行少量开采,用于简单的雕刻和生活器具制作。

        二、鸡血石的兴起:到了清代,昌化鸡血石被发现并受到重视,因其独特的血色和质地,成为印石中的珍品,开采量逐渐增大,昌化石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与寿山石、青田石齐名的印石材料。

        三、近现代发展:近现代以来,昌化石的开采技术不断进步,开采规模也有所扩大,但由于资源的逐渐稀缺,开采逐渐趋于精细化和保护性开采。

        第四节 浙江巴林石

        一、早期开采:巴林石的开采历史相对较短,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当时,巴林右旗的牧民在放牧时偶然发现了巴林石,并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开采和利用,主要用于制作一些生活用品和简单的工艺品。

        二、现代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巴林石矿被国家正式勘探和开发,随着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巴林石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印石和雕刻材料产地,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等品种也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G. 四大印章石的艺术设计
       

        四大印章石的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印钮设计、印面设计、诗书画印的整体造型设计。

        第一节 印钮设计

        一、寿山石印钮

        寿山石印钮艺术设计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古兽钮,如龙、狮子、螭虎等,造型往往古朴大气,注重对古龙兽形态和神韵的刻画,线条流畅,立体感强。还有人物钮,以神话人物、文人雅士等为原型,人物表情细腻,姿态生动,衣纹线条自然流畅,能很好地展现人物的气质和性格。此外,还有以造型逼真,富有生活气息的花果钮、鱼虫钮等为题材。

        二、青田石印钮

        青田石印钮风格较为简洁明快,注重线条的简约和流畅。在古兽钮的设计上,往往突出古兽的动感和力量感,线条刚劲有力,造型夸张而不失神韵。同时,青田石印钮也善于利用石材的天然色彩和纹理,如将青田石的黄色部分设计成古兽的头部或眼睛,使印钮更具自然之美和艺术感染力。

        三、昌化石印钮

        昌化石印钮以鸡血石印钮最为著名,由于鸡血石色彩鲜艳,红色部分往往被巧妙地设计成印钮的关键部位,如将鸡血部分设计成螭虎的眼睛或舌头,使其更加生动逼真。除了传统的古兽钮、人物钮外,昌化石印钮还常常结合昌化石的独特纹理,设计出一些具有抽象意味的造型,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四、巴林石印钮

        巴林石印钮风格多样,既吸收了寿山石、青田石印钮的传统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巴林石颜色丰富,印钮设计善于利用其色彩特点,进行巧色雕刻。比如,将巴林石的白色部分雕刻成云朵,红色部分雕刻成太阳,营造出一种自然天成的画面感。其造型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有现代风格的简约造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第二节 印面设计

        一、文字设计

        在四大印章石的文字设计上,篆书是最为常见的字体,包括大篆、小篆等。篆书线条优美,结构对称,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篆刻设计师会根据玺印的用途、风格和石材特点,对篆书进行精心设计和布局。如为了体现古朴典雅的风格,会采用金文大篆,笔画粗细变化丰富,线条古朴苍劲;而对于一些追求简洁明快的印章,则会选择小篆,线条规整流畅,结构严谨。除了篆书,也有一些印章采用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以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印面设计

        印面布局,即章法,讲究虚实相生、疏密得当。常见的布局方式有对称式布局,将文字对称排列在印面两侧,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适用于姓名章等正式场合的印章。还有错落式布局,文字大小、位置错落有致,通过巧妙的安排,使印面既有变化又不失和谐,增加了玺印的灵动性和趣味性,常用于闲章等艺术玺印。同时,又有满白文、朱文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满白文线条粗壮,给人以雄浑大气之感;朱文线条纤细,显得清新雅致。

        第三节 诗书画印的整体造型设计

        一、随形印设计

        根据四大印章石的天然形状进行设计,保留印材的自然形态和纹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雕刻创作,使玺印与自然融为一体,充满自然之美。如对于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寿山石,篆刻设计师可能会将其设计成一座山峰的形状,在上面雕刻一些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小桥溪流等元素,营造出一种仙山琼阁的意境。

        二、方形与矩形印设计
       


       

        方形和矩形印章是最常见的造型,给人以规整、端庄的感觉。在艺术设计上,对印章的四周或顶部进行一些简单的装饰雕刻,如回纹、如意纹等,增加玺印的美观度。对于一些高档的方形印章,可在玺印的侧面雕刻一些诗词、图画等,让“诗书画印”跃然石上,使其更具文化价值。
       


       

        三、组合造型设计

        将多个印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主题性的印章组合。如以 “梅兰竹菊” 为主题,设计四个不同形状和风格的印章,分别雕刻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图画和相关诗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H.四大印章石的加工和篆刻
       

        四大印章石的加工和篆刻既有相通之处,也因各自特性而有所不同。

        第一节 福建寿山石

        一、加工

        (一)选料:根据颜色、质地、纹理等挑选,要求无裂、无格、质地纯净温润。如田黄石以黄、白、红、黑等色中以黄金黄、橘皮黄为上。

        (二)切割:用切割工具将原石切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切割时要注意保留石质最好的部分,避免浪费。

        (三)打磨:先用粗砂纸初步打磨,再用细砂纸和抛光工具进行精细打磨,使其表面光滑,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上蜡处理,增加光泽度。

        二、篆刻:寿山石质地温润细腻,硬度适中,在 2.5 至 3.5 度之间,易于举刀,能较好地表现刀法的韵味,冲刀、切刀都能轻松驾驭,线条流畅自然,能刻出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细节,适合各种风格的篆刻创作。

        第二节 浙江青田石

        一、加工

        (一)分类:根据透明度、颜色等分为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等品种,按品质和用途分类存放。

        (二)整形:去除原石上的杂质、瑕疵,用切割和雕琢工具将其整形成规则的块状或根据设计需求造型。

        (三)抛光:采用机械抛光和手工抛光结合的方式,使青田石表面呈现出自然、柔和的光泽。

        二、篆刻:石质脆硬适度,硬度约在 1 至 1.5 度,在篆刻时,下刀感觉爽利,能产生独特的金石韵味,线条挺拔刚劲,能较好地体现篆刻的刀法和笔意,尤其适合表现古朴、苍劲的风格。

        第三节 浙江昌化石

        一、加工

        (一)去杂:昌化石常含有杂质,需仔细去除,保留纯净的石质部分,尤其是鸡血石,要保护好鸡血部分。

        (二)造型:根据原石的形状、纹理和颜色分布,设计并雕刻出各种造型,如方形、圆形、随形等,对于鸡血石,造型要突出鸡血的美感。

        (三)保养:加工后要注意保养,避免碰撞和高温,可定期涂抹白茶油等保养油,保持石质的滋润。

        二、篆刻:通常,质地较软,硬度在 2.5 至 4 度之间,部分含石英等杂质的昌化石硬度较高。含血量高、质地软的部分篆刻时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走刀过快,含杂质部分则需要用更大的力量和更锋利的刀具,线条表现上,软质部分线条圆润,硬质部分线条刚硬。

        第四节 内蒙古巴林石

        一、加工

        (一)清洗:将原石表面的泥土、杂质清洗干净,以便观察石质和纹理。

        (二)切割打磨: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打磨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避免出现划痕和损伤,打磨后的巴林石表面应光滑如镜,能清晰地展现出颜色和纹理。

        (三)创意设计:根据巴林石丰富的颜色和独特的纹理,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可雕刻成各种图案或造型,增加其艺术价值。

        二、篆刻:质地细腻,硬度在 2 至 4 度之间,易于受刀,能较好地体现篆刻者的意图,线条流畅自然,表现力丰富,且不易崩裂,对于一些需要细腻表现的印文,巴林石能很好地胜任。

        第五节 篆刻的十大工具

        先贤告诉我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古以来,匠师们创作的那些精妙绝伦的篆刻印章,无不动用、操持下面的工具来完成。

        1、刻刀,篆刻用刀通常为平口刀刃,刀有一定厚度,刀口的出锋角度以40度至20度为适中。刻刀可根据篆刻大小不同的印章,准备大小不同的三至五把即可。2、印泥,印泥从印色上区别有朱砂、朱骠印泥,还有深褐色的仿古印泥,及其他颜色的印泥。 3、印床 ,印床是固定印材所用的工具,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借以配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4、砂纸、砂石,开始磨印石,可先在粗砂石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止。5、棕刷,又称“棕老虎”,拓印章边款的工具。6、拓包,拓印章边款时使用。7、印规,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8、印石切割机的主要作用是按照预设的尺寸和形状,将原石料切割成适合制作印章的坯料。或者根据特殊设计需求切割成个性化的圆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为后续的玺印艺术设计、雕刻提供基础。9、放大镜,篆刻微小印款时使用。10、印簿 ,用于他存印谱、钤印底稿存档。

        第六节 篆刻的九大步骤

        优良的篆刻工具,加上有序的篆刻艺术步骤,将使我们事半功倍。中国篆刻主要有九大步骤:

        步骤一: 选材磨面

        首先,根据刻章内容,选好不同的印石;其次,把砂纸平铺在面板上,五指执石,用力均匀,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步骤二:炼意拟稿

        根据需要,设计文字印稿,或者肖形印稿,再或者文字+肖形印稿。

        步骤三:印稿上石

        比较便捷而又精准的方法,可采用液体上石法:具体按照4个程序操作:一是先取一块比印石稍大一些的白纸,把设计好的印稿打印上去。二是把白纸稿覆盖到印石上,用手指将印面向四周轻压抚平。三是用蘸有液体的棉球反复擦刷,使墨迹反印到印面上去。 四是轻揭稿纸,印稿上石完成。

        步骤四:刻制印章

        依据印文选用合适的刀具刻制。刀法可分为切刀与冲刀,单刀与复刀等。根据笔画走向,善于转动滚轴式印床,会更为精确。 近代名家黄牧甫说:单刀就是“一刀成一笔”。明代周应愿《印说》: “一刀去,又一刀去,谓之复刀”。

        步骤五: 边栏处理

        边栏处理是篆刻艺术审美的重要一环:通常:如果印文采用工笔设计,那么,边栏就应工整;如果印文采用写意设计,那么,边栏就应自然斑驳。

        主要方法有:敲剥、凿钉、锉角等 。通常,在雕琢边栏时常常使用敲剥;在遇到印石中出现砂钉的时候使用凿钉;在修饰边栏、印角的时候使用锉角。

        步骤六:刻制边款

        印刻好之后,在印章四周刻上作者字号、刻制年月,或者格言、诗赋、画作等。

        步骤七:蘸上印泥

        左手持印泥缸,右手将印面轻轻击打在印泥上蘸匀。

        步骤八:精准钤印

        准备一张钤印的专用连史纸,将蘸好印泥的印章,对准应钤盖部位轻轻落下,用力镇压。为了使印迹更加透彻,还可以使用印泥缸的盖子背面,

        在印面上擦刷,使印泥渗透上去。

        步骤九: 拓款珍藏

        拓款时,按照印款拓的工艺,一面一面地磨拓;印章钤拓完毕,应该用棉布擦拭乾净,装于锦盒之中,收存起来备用。
       

        I.第九章 四大印章石的检测鉴定
       

        第一节 颜色鉴定

        一、寿山石:颜色丰富多样,有红、黄、白、绿、黑等多种颜色,其中田黄石以黄色为贵,色泽温润柔和,如橘皮黄、枇杷黄等。

        二、青田石:以青、绿、黄、白等颜色为主,封门青颜色淡青略带黄,灯光冻则晶莹如玉,呈半透明状,兰花青如幽兰之色。

        三、昌化石:通常有黄、白、灰等颜色,昌化鸡血石则因含有鲜红色的辰砂而呈现出鸡血般的红色,血色鲜艳、分布自然的为上品。

        四、巴林石:色彩斑斓,鸡血石的血色有鲜红、朱红、暗红等,福黄石以黄色为主,冻石则多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状。

        第二节 纹理检测

        一、寿山石:田黄石通常有萝卜纹,纹理细腻且呈网状或不规则状分布于石内,水坑石的纹理则较为通透清晰。

        二、青田石:纹理奇特,自然流畅,有的如山水画卷,有的如云雾缭绕,还有的像动物形态等,且纹理与颜色相互映衬,构成独特的图案。

        三、昌化石:昌化鸡血石的血色纹理自然,与石质融合度高,无明显的人工痕迹,其他品种的昌化石也有各自独特的纹理特征,如鱼子冻石有鱼子状的纹理。

        四、巴林石:巴林鸡血石的血形呈片状、块状、条带状等,分布自然,巴林彩石的彩色图案以天然纹理见长,纹理清晰、色彩过渡自然。

        第二节 光泽查验

        一、寿山石:质地好的寿山石表面通常呈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泽,光泽温润柔和。

        二、青田石:多呈现蜡状、油脂、玻璃光泽,给人一种温润细腻的感觉。

        三、昌化石:通常具油脂光泽,大多数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

        四、巴林石:光泽度较高,其中冻石的光泽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福黄石则呈现出柔和的蜡状光泽。

        第三节 硬度检试

        一、寿山石:硬度通常在摩氏 2.5-2.7 之间,略逊于玻璃,用小刀或铁针等尖锐物体轻划,会留下痕迹,但痕迹不会过于明显。

        二、青田石:硬度适中,摩氏硬度约为 2.5-3之间,同样可以用小刀轻刮,真品不会留下明显刮痕,且粉末呈石粉状。

        三、昌化石:硬度变化较大,通常在摩氏 2-4 之间,昌化鸡血石的硬度相对较低,在 2-3 之间,而一些质地较硬的昌化石可达摩氏 4 度左右。

        四、巴林石:摩氏硬度为 2-4之间,用指甲在巴林石表面轻划,硬度在 2 度左右的巴林石,指甲可以划出条痕。

        第四节 成分解析

        一、寿山石: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通过 X 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其矿物成分及含量。

        二、青田石:以叶蜡石为主,还含有高岭石、地开石、伊利石等,成分分析能够确定叶蜡石的纯度以及其他杂质矿物的种类和含量。

        三、昌化石: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高岭石等,昌化鸡血石中还含有辰砂,通过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等手段,可以检测出辰砂的含量以及地开石、高岭石的比例。

        四、巴林石:是以高岭石、叶蜡石、地开石为主的多种黏土矿物组成,成分分析可以明确各种矿物的占比,以及是否含有其他特殊的微量元素。

        第五节 检测鉴定仪器

        一、光学显微镜

        (一)工作原理:利用光学原理,将微小物体放大成像,让鉴定人员能够观察到印章石的微观结构和特征。

        (二)鉴定作用:可以观察印章石的矿物颗粒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微观结构,如寿山石中的高岭石、地开石等矿物颗粒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帮助判断印章石的种类和质地。还能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杂质、裂隙、包裹体等,评估其对印章石品质的影响。

        二、电子显微镜

        (一)工作原理:使用电子束代替光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微观图像。

        (二)鉴定作用:能更精确地观察印章石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微观纹理,对于鉴别一些相似品种的印章石或判断其产地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不同产地的巴林石在微观纹理上可能存在差异,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更准确地识别。

        三、X 射线衍射仪

        (一)工作原理:当 X 射线照射到晶体物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通过测量衍射图案和数据,分析晶体的结构和成分。

        (二)鉴定作用:能够准确确定印章石的矿物组成,如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主要由哪些矿物组成,以及各种矿物的相对含量。可以分析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等信息,进一步了解印章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为鉴定和评估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四、红外光谱仪

        (一)工作原理: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不同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会有特定的吸收峰,从而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

        (二)鉴定作用:可以用于识别印章石中的各种矿物成分和化学键,通过对比标准谱图,确定印章石中是否含有特定的矿物,如高岭石、叶蜡石、地开石等。还能检测出印章石中是否存在一些有机物质或杂质等。

        五、拉曼光谱仪

        (一)工作原理:当激光照射到样品上时,样品中的分子会对激光产生散射,其中拉曼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频率存在差异,通过分析这种频率差异得到拉曼光谱。

        (二)鉴定作用:对印章石中的矿物成分进行快速、无损地分析,能够区分一些在其他检测方法中难以分辨的矿物,如区分不同类型的叶蜡石。可以检测出印章石中的微量成分和杂质,对于研究印章石的成因和产地有一定的帮助。

        六、密度计

        (一)工作原理:基于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计算其密度。不同的印章石密度有所差异。寿山石的密度一般在 2.5-2.7 克 / 立方厘米,青田石的密度约为 2.6 克 / 立方厘米左右,昌化石的密度在 2.6-2.9 克 / 立方厘米之间,巴林石的密度大致在 2.4-2.7 克 / 立方厘米。通过密度测试,可以初步判断印章石的种类或是否为仿制品。

        (二)鉴定作用:不同种类的印章石具有不同的密度范围,通过测量印章石的密度,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在鉴定过程中,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密度数据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进一步确定印章石的品质。

        七、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工作原理:利用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得到吸收光谱。

        (二)鉴定作用:不同的印章石由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异,在紫外 - 可见光谱区域有不同的吸收特征,通过分析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等,可以辅助鉴别印章石的种类和判断其品质。对于含有特殊色素离子或杂质的印章石,如昌化鸡血石中的辰砂,通过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分析其吸收光谱特征,判断血色的成因和是否经过人工增色处理。
       

        J. 四大印章石的保养维护
       

        四大印章石的保养维护方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根据各自特点存在的一些差异。

        第一节 避免碰撞

        四大印章石的硬度相对较低,寿山石莫氏硬度一般在 2.5-3.5 之间,青田石的硬度在 1-1.5 左右,昌化石和巴林石的硬度也大致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要特别小心,应单独存放于首饰盒或特制的印章盒中,避免与其他硬物发生碰撞,以免造成裂纹或破损,影响其观赏和收藏价值。

        第二节 保持适宜的湿度

        一、寿山石:寿山石中的一些品种,如高山石等,质地较松,容易失水产生裂纹。因此,要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可经常用软布擦拭,或在存放印章的室内放置一杯清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保持石头的润泽。

        二、青田石:青田石通常也需要保持一定湿度,过于干燥可能会导致石头表面出现干裂。可以定期将青田石印章浸泡在清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擦干存放。

        三、昌化石:其中,鸡血石对湿度要求较高。若环境过于干燥,鸡血的颜色可能会变得暗淡。除了保持室内湿度外,还可以定期用白茶油涂抹印章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

        四、巴林石:巴林石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放置在空调出风口、暖气旁等干燥、高温的地方。可以将其放在湿度为 40%~60% 的室内环境中,必要时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第三节 防止阳光直射

        四大印章石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导致颜色褪色、质地变干变脆。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如果长期暴晒,其温润的黄色可能会变得暗淡;巴林石中的彩色品种,如芙蓉冻等,也会因阳光直射而颜色改变。所以应将印章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如书房的抽屉或专门的收藏柜中。

        第四节 定期清洁与保养

        一、清洁:平时可用干净柔软的棉布轻轻擦拭印章表面,去除灰尘和污垢。如果有较顽固的污渍,可用微湿的软布擦拭,然后及时擦干。

        二、上油保养

        (一)寿山石:一般用白茶油保养,将少量白茶油涂抹在印章表面,然后用软布擦拭均匀,让油充分渗入石头内部,可使寿山石更加温润明亮。

        (二)青田石:可以使用橄榄油或石蜡进行保养。橄榄油能使青田石保持滋润,石蜡则可在石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上蜡时,可将印章加热后放入融化的石蜡中,稍作浸泡后取出,待石蜡冷却凝固后,用软布擦拭掉多余的蜡。

        (三)昌化石:昌化鸡血石通常用白茶油保养,能使鸡血的颜色更加鲜艳,石头质地更显温润。保养时要注意将油均匀涂抹在印章表面,包括纹理和缝隙处。

        (四)巴林石:巴林石保养可以用白茶油滴在印章上,然后轻轻揉搓,使油均匀分布在石头表面,以便吸收。
       



        中国艺术鉴赏网全国融媒体平台信息:
       

        稿件审核:张佑军 江柏安

        责任编辑:林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