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后人到国家画院:孔维克用笔墨架起传统与时代桥梁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5286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策划:周勇(荒野)
       


       

        【艺术名家】孔维克,1956年6月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全国政协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七届、第八届理事,民革中央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美协第六、七、八、九届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及人物画高研班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画院院长,民革山东省委第十二、十三届副主委,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届副主席,山东省公安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省画院联盟名誉主席,山东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高级评委,山东智库专家,山东省决策委员会委员。孔维克深入探究了两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演变脉络,并结合当代艺术的前沿发展,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笔法线条、意象造型、审美观念及构图方式与现代审美趋势、平面构成、造型理念及形式规则,从而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符号、审美典范和绘画风格,构建了别具一格的“孔维克艺术世界”。
       

        虔诚的艺术耕耘者
       


       

        《同志仍需努力——为国父孙中山先生造像》196×180cm 2011年
       

        孔维克自幼受家庭熏陶,善于丹青,旁涉翰墨,数十年来,他笔耕不辍,精研楷篆隶简,尤擅古意新风。他常于笔端流露思绪,以随笔札记之形式,阐发艺术真谛与哲理思考,这些文字散见于各大报刊,其独特的文思与见解,非世俗所能企及。
       


       

        《那是一座大山》180×96cm 2020年
       

        孔维克的作品紧贴现实生活,洋溢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情感。“中国画坛”2009年度作品推荐词对孔维克的《公车上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众多人物关系的笔墨处理、宏大场面的把握所展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公车上书》(第一稿)200×200cm 1989年
       


       

        《公车上书》(第二稿)308×600cm 2009年
       

        孔维克,作为山东地区唯一两度签约“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实力派画家,其作品不仅洋溢着现代恢宏之气,更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当代画坛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多次携作品亮相全国美展,并创作了一系列聚焦时代主题与重大历史事件的佳作。特别是在当代画坛发展的关键时刻,他总能以独到的视角与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一系列深受赞誉的作品。
       


       

        《雪野大川进行曲》200×240cm
       

        孔维克的人物画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创作心态息息相关。他摒弃了世俗的功名利禄,专注于艺术本身,使创作更加自由、随性。他的笔触如行云流水,不拘泥于传统技法,这种自由放松的心态,赋予了他的作品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孔门造像的时代精神
       


       

        三联画:《习射图》220×91cm《杏坛讲学》220×143cm《古乐图》220×91cm 1994—2004年
       

        身为孔门之后,孔维克对儒家文化精髓的发掘抱有深切的敬意与执着。他的代表作《杏坛讲学》于1995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展览,并荣获优秀奖,这也是孔子形象首次在全国美展中亮相。此后,他持续致力于这一主题的创作。
       


       

        《心学宗师——为王阳明先生造像》360×180cm 2016年
       

        2016年,完成“中华文明五千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心学宗师王阳明》后,孔维克着手创作大型七联组画《孔子与四配——孔子、颜子、子思子、曾子、孟子肖像》,该作品凝聚了他对孔子及儒家学说长期以来的研究与体悟。
       


       

        《孔子与四配——孔子、颜子、子思子、曾子、孟子肖像》640×237cm 2016年
       

        孔子既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最能体现东方哲学智慧的代表人物。孔维克在塑造其形象时,既遵循经典,又在体魄、面容乃至齿列等细节上融入写实元素,以具有方折感的变形表现,赋予圣人形象以纪念碑般的庄严与崇高,彰显孔门师道之尊严。
       


       

        《孔子行教胸像》68×90cm 2021年
       

        《论语》有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维克通过绘画语言,尤其是对“游于艺”的深刻理解,将这一思想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构图采用长卷形式,横势贯穿,既和谐统一,又灵动鲜活,这一创作理念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等作品中亦有体现。
       


       

        《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图》255×540cm 2002年
       

        孔维克倾注心血于孔子形象的塑造,这背后是他对儒家学派中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等价值观的追寻与理解。他借鉴传统经典孔子造像,同时勇于创新,追求图式与格调上的突破。孔维克坚持以直接、正大的姿态呈现儒家、理学学脉,彰显其作为孔门后裔的使命与担当,实乃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典范。
       

        古典人物画管窥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200×200cm
       

        孔维克的人物画作,凭借其独特的笔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通过细腻刻画古典人物形象,生动复原了古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并深刻传达出一种深远的文化意境与人文关怀。
       


       

        《忠义千秋一一关公夜读春秋图》97×180cm 2024年
       

        这些作品往往以微缩的视角,如访友抚琴、弹丝品竹等文人雅士的生活片段,虽尺幅有限,却能映射出大千世界的博大与精妙,深刻体现了孔维克对“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艺术哲学的独到把握。
       


       

        《高士图——古代四大高士严子陵、刘伶、陶渊明、林和靖》136×34cm×4
       

        孔维克的古典人物画,个人风格鲜明,巧妙融合传统笔墨与现代平面构成意识,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推动传统绘画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美图——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蝉》136×34cm×4
       

        在创作过程中,孔维克笔法轻松自如,线条与墨块相得益彰,人物形态粗笔勾勒而墨色磊落,层次丰富。衣袖服饰则以淡墨线条精心勾勒,与浓重的墨块巧妙组合,为画面增添了深度与时空感。此外,他对色调的把控也极为古雅,色彩古朴沉稳,以主色调统摄全局,使得作品小巧精致,如琥珀杂陈、似鼎鼐错列,古雅之韵令人回味无穷。
       

        写生力求记录鲜活感受
       


       

        《师范美术新生李旋》97×180cm 2024年
       

        画家,尤其是专注于人物描绘的艺术家们,需持续深入生活,通过采风与写生实践来精进技艺。这一过程不仅锤炼了他们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磨砺了他们观察生活的敏锐目光和深刻感悟生活的心智。数十年来,孔维克矢志不渝地坚持将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开创了新人物画的独特传统。
       


       

        《亚特兰大》2008年
       

        风景速写是他多年来不懈探索的课题。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公差外地,除了人物画创作,他总爱以速写的方式捕捉当地风景,试图迅速定格内心对某地某景的直观感受。在追求表现手法简洁而不失完整的同时,他将这些速写转化为能够传递视觉美感的艺术佳作,既锻炼了眼力与笔力,也为自己留下了行走世界的印记。
       


       

        《无言诉说——为台湾阿里山神木造像》2013年
       

        孔维克每次拿起画笔对景写生,都会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力求捕捉此地此景的独特之处,寻找那些能够凸显主题的“画眼”。他极力避免陷入程式化、概念化的窠臼,而是强调作品的鲜活感和速写韵味。
       


       

        《中国香港——太平山远眺香港全景》(钢笔)2005年
       

        孔维克的写生作品,既是艺术家与生活的亲密对话,也是现场创作的生动记录。每一幅作品都独立成篇,既可作为艺术习作,又是一件可以反复品味的完整艺术品。
       

        一支柔毫写春秋
       


       

        《为民革江苏画家联展题贺》(行书)
       

        孔维克的书法颇为画坛内外所称道,自幼蒙其父泽,五岁即执管习书,描红摹帖,五十余年临池不辍,于正楷、行草、甲骨、篆隶、昭版、汉简、古隶诸体皆有所涉,且造诣颇深。
       


       

        《为周莲池题印蜕》(手札)
       

        尤以其行书见长,无论巨细,皆能挥洒自如;其隶书风格独特,融篆隶汉简于一体,古朴飘逸,清新自然,备受书法界专家之赞誉。孔维克之行书,楷意融入点画之间,提按顿挫,笔笔精到,结构体态秀丽中寓古朴,行笔之际,既循法度,又出新意。
       


       

        《菩提树下》(行楷)
       

        其书法笔触轻灵,字形高古幽雅,布局章法得体自然,与画作相得益彰,单独品鉴亦韵味无穷。虽孔维克鲜少涉足书法展览,其书名略为画名所掩,但和璧难藏,其书法作品在各类展览、题词及厅堂书斋之题匾中,广为流传,深受众人之喜爱与推崇。
       



        中国艺术鉴赏网全国融媒体平台信息:
       


       

        稿件审核:张佑军

        责任编辑:林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