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中国册页书画的欣赏与收藏初探

  • 来源:艺术鉴赏网       点击:5432次
    •   来源:艺术鉴赏网

        辑录整理:胡汉平 知名书法家 文艺理论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书画作品一般是以镜框、立轴等形式出现的,而且他们大多数被悬挂于居室空间的墙壁之上,只能远观,不能近玩。殊不知,中国书画自古以来,不仅具有装饰、远观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玩、携带。近年来,手卷册页被称作可把玩的书画艺术品,正在收藏界盛行成为一种时尚。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谈谈册页书画的欣赏与收藏。
       

      册页的基本形态
       

        中国书画装裱一种典型式样。因画身不大,亦称“小品”,又称册叶,叶册。由一张张对折的硬纸板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阅。册页有三种样式,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经摺式),较小的竖条称为“折子”;也有的裱成单片,称为“散装”。册页中左右翻动的为“蝴蝶式”册页上下翻动的为“推蓬式”册页,竖窄条式较薄的称“经折式”册页。
       


       

        蝴蝶式册页¬——又称蝶式册页,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展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多适用于竖幅书画作品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称主页)左页为副页,也称对开页,或空白,或挖嵌“对题”(指题字或准备题字的空白纸),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而定。成本的册页其前后有两开空白页,称为“副页”,用于题字和保护画心。

        推蓬式册页——又称推式册页。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蓬,故称“推蓬式”多适用于横幅书画或扇面画心。用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上半开如嵌对题,应与下半开相对称。画心四周尺寸的配比原则是:左右边相等,底边略宽于左右两边,两边略宽于“分心”。特殊情况可灵活掌握。
       


       

        经折式册页——因当初用于抄诵经文,故称为“经折式”册页。由于佛教发源地古印度通行梵语,又称“梵夹装”。古代宫廷常用此种形式作“奏折”,又叫“折子”,也有人称其为画 “策子”,是一种最早的册式适用于书法、信札。

        四幅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然后,左右交替折叠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自左向右翻动。画心四周尺寸的配比,可参照蝴蝶式的有关要求。

        一般册页均取偶数,少则四开、八开,多则十二、十六、二十四开等,页数再多可分为两册,每本册页的前后各加素白副页(又称护页)两开或四开。一般都外镶边框,上下加檀木、楠木或宋锦裱装的硬壳板面做为封面和封底,收叠时成一部书状。这样无论是欣赏、携带,还是保藏都比较方便。
       


       

        册页书画发展到今天,大致可分为集成册页和空白册页两类。集成册页是先有页心书画,后经装裱而成的册页;而空白册页则是先预制成的册页。从上述历史沿革可以推断,集成册页应是起源,且一直占据历史上的主流,而从当代的发展看,空白册页制式大有成为主流的趋势册页的画幅较小,直长者像小轴,横长者像小卷,也有许多近于正方形、正圆、椭圆、葫芦腰,以及拆下来的各种形状的扇面等集装成册。
       

      册页书画的历史溯源
       

        册页书画起源于唐代,是为解决长卷翻看不便和散页保藏不便,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书画装裱形式。

        在唐以前,书籍、字画多数是卷轴,卷轴式书籍不便阅读,如果要读一卷书的最后一个章节的话,必先展舒到最后方可,费时费力。为了方便阅读,唐人便把横卷款式的书籍折叠起来,像折扇一样,前后再糊以较厚的纸作封面,起牢固作用。因唐代的书籍多为经书,故称为“经折式”册页。印刷术的发明又促进了这一款式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包背装”与“蝴蝶装”,一直延用至今。
       


       

        自唐时,即有人把长幅画卷切割、装裱成单幅叶子,又因叶子久翻易乱不便保存,进而装潢成册,人称为“页册”。自唐宋以来,各代的书画集藏者,将一些零散的单件式手札、团扇、折扇类书画小品,分门别类地集中改装成册页。

        现存的明清以前的原装册页,除了少数敦煌实物以外几乎未见。而明清以前的不少小幅书画原作,因明清人集装成册后,才使其得以留存至今。可见册页对于小幅书画原作的收藏保护之价值。

        到了明代,册页开始成为时尚,故明清时的成本册页,多是预先装裱制作成册,后作书画册页的典雅形式和审美效果的丰富性,远比独幅作品引人入胜,它将绘画、书法、诗词和题跋融为一炉,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独特形制,历来被文人所喜。

        册页应用到山水画中始于宋代。元明时期,山水册页发展迅速,已被画家和欣赏者喜闻乐见,“精工而有士气”亦成为对册页画优劣的评判标准。到清朝时期,山水画册页艺术全面成熟,这其中尤其是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和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成就最为突出,加之其后金陵画派的龚贤等,形成了中国山水册页艺术的高峰。

        山水画是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科目,而山水册页更是历来受到文雅之士的喜爱,这是与数千年传统文化笼罩下,文人士大夫人格普遍具有双重性的渊源有关。

        册页在功能上与手卷类同,但略胜手卷一筹的魅力在于:册页画幅通常不足盈尺,善作册页者要比一般画家在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上高出一筹,其在构图时虽仅截出大自然的一角半边,但匠心独运后,却能使欣赏者有开阔空灵之感,营造出无尽的想象空间。

        册页的典雅形式和审美效果的丰富性,远比独幅作品引人入胜。若由不同作者在同本册页中创作,彼此间会各擅其长,竞相斗艳,而如仅由一位作者独自创作,那他将会用十八般才艺施展于斯,每一页从题材内容、章法造型、设色和笔墨技巧等方面惨淡经营而求不同,以达到连续性观赏的艺术效果。
       


       

        大家知道,明清两代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个高峰,其主要成就的表现就在于小幅面的册页、扇画之中。虽然,这两代的山水画家们,也创造了大量的立幅山水画,但是就技法风格和艺术成就而论,他们的创意并不在立轴,而在册页之中。然而,明清的山水册页尽管也延续了前朝的传统技法,却于宋元之外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就山水册页而论,明代以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四大家率先揭开了册页创作的高潮序幕。

        四家均活跃于苏州,当时的苏杭为一方文人墨客的荟萃之地,另一方面,市民的商品经济也异常活跃,于是导致了绘画的商品化倾向,他们的创作除供应市场的需求之外,当然也包含了自娱的性质。

        事实上,由于当时苏州的商品经济也带有浓厚的儒雅色彩,因此,市场的需求和自娱的要求两者之间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作为职业画家的仇英,其创作不仅没有庸俗化,反而充满了儒雅的气息,即所谓的“精工而有士气”。

        “精工而有士气”,是明代中期普遍的审美准则,所谓“精工”是指笔墨技艺的细巧,所谓“士气”则是指风格意境的高雅,生活于苏杭的“城市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们,心境己经明显不同于宋元的文人,变得相当的婉约、细腻,一如苏州的园林建筑,不再有宏伟高远的气魄可言,因此,对小的玩味,远远超过对大的推崇。而小品册页画就成了最适合于表现“精工而有士气”的一种画幅形式。

        明末的董其昌是继明四家之后又一位册页创作的高手,与四家不同的是,他对于书画的爱好主要是作用于情感寄托的需要,而不是以此为谋生的手段,而这一宗旨遥接元人的画道。而董氏所倡导的“笔墨之精妙”置于“径之奇怪”之上,当然也就把创作的重点转向了更易表现、赏玩、品味笔墨的小幅面的册页画之中。

        整个清代的山水画坛,董其昌的影响无处不在,尤其是清初六大家即王时敏、王鉴、王肇、王原祁、吴历和挥寿平号称的“正统派”,四高僧即弘仁、凳残、八大山人、石涛号称的“野逸派”,以及以龚贤为代表的金陵诸家,无不是在董其昌的导向下发展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册页小品画的创造方面均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而四僧,尤其是石涛的册页,则以传统的笔墨搜尽奇峰打草稿,借山川的体态陶咏不羁的性灵、随机生发的效染、千变万化的章法,堪称前无古人。清中期以后,山水画坛日渐沉寂,立轴画几乎无复可观,但是册页小品画仍不失清新的格调,得以继续发展。
       

      册页书画独具魅力
       

        册页历来受到文雅之士厚爱,是与数千年传统文化笼罩下,文人士大夫人格普遍具有双重性的渊源有关。尽管儒释道三家经典思想影响国人看待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思维模式,但古代文人的生命观实质上则为“外儒内道”,即现实中入世和凡俗:看重名利和现实价值;理想中却期盼出世和超俗:寻求和构建满足自身灵性享乐的精神家园。而其尚美心灵和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往往寄托于绘画美感和诗文感怀。因此,册页所具备的将绘画、书法、诗词和题跋融为一炉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独特形制,历来被文人所喜也属必然。

        册页在功能上与手卷类同(供雅士案头赏玩之用),但略胜手卷一筹的魅力在于:册页画幅通常不足盈尺,善作册页者要比一般画家在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上高出一筹,其在构图时虽仅截出大自然的一角半边,但匠心独运后,却能营造出使欣赏者有宽阔空灵之感,及丰富的想象空间,使画面充满丰盈的美感。真可谓一花一叶一世界。

        册页的典雅形式和审美效果的丰富性,远比独幅作品引人入胜。若由不同作者在同本册页中创作,彼此间会各擅其长,竞相斗艳;而如仅由一位作者独自创作,那他将会用十八般才艺施展于斯,每一开从题材内容、章法造型、设色和笔墨技巧等方面惨淡经营而求不同,以达到连续性观赏的艺术效果。

        册页常态为平压状,即使不断翻开合拢也不会影响其装裱和收藏效果,必要时还可将册页分散拆成单张镜片用于补壁之需。因其独具展赏方式的多样性,所以它在玩赏、收藏和增值上的潜力与其他形制的书画相比,也要更高一筹。
       

      册页创作更具艰辛
       

        由于册页这种特殊的形制,决定了它的表现功能不在于厅壁悬挂,而在于文人墨友间的展示与赏读,于此类似的书法形制还有手卷、扇面、镜片等,而它的阅读过程又与手卷相仿佛,都是从右向左,横向逐渐展开的。在近距离欣赏这类作品时,作者的学识修养、性情特点、审美倾向、笔墨功夫都赤裸无余地展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册页作品都是作者匠心独运,煞费心血的精品力作。

        册页创作是书法创作中比较富有难度与挑战性的形式之一,从中可以看出每个书家的审美高下,笔墨技巧和综合素养,更能折射出书家们的才情与个性,聪明与智慧。

        现代著名画家陆俨少2004 年创作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页》以693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下当时全球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记录,一时间举世震惊。而此《百开册》,不仅汇集了陆俨少中年时缜密娟秀、灵气流溢的画风,而且有晚年变法后雄健苍润、简约浑厚之气象,不愧是淬数十载功力和心血创作的罕遇高品,其创作经历也颇为艰辛。

        陆氏对“杜甫诗意”情有独钟,其自述道:“我年十八岁,……独于杜诗有癖嗜。其他诸家皆读选本,独杜集通读一过”;“蜀中山水,江流湍急,山石危耸,云树飞瀑之苍茫溅泻,虽一丘一壑,无有不可观者,是皆造物精心构置,一经杜公品题,发为诗歌,二者皆天下至美无双,足相匹配”;“我秉性近杜,又八年抗战,流寓四川,与杜公九载巴蜀,天涯羁旅,忧国怀乡,出处相类,心情无二。故所创作,题材取杜为多。此杜甫诗意画册百开之所由作也”。

        由此可见,他早年即酷爱杜诗,其身世经历和人生感受又与杜甫相似,故使他对杜诗产生了强烈共鸣,进而敬重杜甫高尚的人格及对艺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执着精神,最终使得“杜甫诗意”成为他毕生最钟爱和擅长表现的创作体裁。

        艺术影响力甚广的书画册页,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创作和流传经历,此《百开册》也概莫能外。1962 年,陆俨少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 周年,尽数月之功完成一百开。而“文革”时期,《百开册》于上缴上海画院间被人窃去三十五开,后仅退还六十五开,旋即又曾被人索去其中十开,还为那人补画二开。1986年,被人窃去的那三十五开中十开,发现被黄君实购得。至此,《百开册》散落数处,使陆先生痛心疾首。后在王大山(荣宝斋经理)提议下,陆俨少索回了此前的十二开,并于1989年八十一岁时,在北京某处陆续补画三十余开,足成一百之数。然此册其后又流往海外多年,直至被翰海公司获悉藏在华人藏家手中。经过极力说服,终于使这件在中国画史上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参拍后回归祖国。
       

      册页书画收藏价值巨大
       

        据了解,手卷册页近年来在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频频现身,价格屡创新高,近年来,国内一些实力派画家开始尝试手卷、册页的创作,从而刮起一场收藏热风。

        ″无论从收藏价值、投资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手卷册页都是远高于普通幅面书画的。"书画鉴定专家指出,手卷和册页创作难度很高,基本上是在被命题和被限制的状态下作画,指定规格和主题进行的系列创作,再加上在装订成页的连续幅面上作画,不容画家出现任何失误和懈怠,对艺术家的控制力和功力要求极高。

        所以,一般情况下,画家所创作的册页作品量只占个人创作的极小一部分,所以名家手卷册页还是非常珍稀的艺术品。另一方面,手卷册页便于保存,易于携带,这一艺术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升值空间。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大众收藏艺术也将从墙上欣赏转移到掌上把玩,这是一个趋势。

        收藏人士指出,册页的把玩和收藏对国内外的艺术收藏爱好者而言已不算新鲜事物,但藏家得到藏品后多以私下欣赏为主,轻易不会拿出来拍卖。同一位画家,手卷册页的价格一般要比其书画高出一倍以上,随着更多的藏家介入这一领域,当代画家的手卷册页升值空间会更加广阔。著名书画家作品的"产量"有限,所以好的作品一般都愿意出售。

        收藏手卷册页历来是高端层次的收藏,该类收藏更需要藏家了解书画知识和艺术家创作情况,并且,相对而言,同一画家,其普通装裱书画作品也会比其手卷、册页作品价格低些。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